等,观望一下刘表举动吧。” 历史上曹操与袁绍会战仓亭,此战也还算大胜,但袁绍其实也未伤根本,从容撤回了河北。一直到来年病死,曹操北上,袁谭袁尚等人还依旧有实力与曹操周旋数年,可见仓亭之战袁绍损失不大。 但如今历史不同,沮授田丰未死,袁绍缓慢图之,曹操再想诱敌深入人家不会中计。再加上背后刘表来势汹汹,万一双方会战期间,许都遭到袭击,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曹操也不敢急于求胜,而是在袁绍按兵不动,只是稳居营寨,并且为避免重蹈覆辙,完美保护粮道的情况下,他也拿对方没办法。 毕竟当初火烧乌巢,是有个许攸当二五仔。 如今袁绍把粮草分成若干,遍布于匡城蒲城等地,据城池而守,他再想复刻火烧乌巢,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双方继续拖延时间。 又过去三个多月,建安七年春,也就是公元202年2月,刘表经过大半年的准备,终于开始北伐之路。 他令张允为大将,统率八万大军,又令文聘为大将,统率三万大军。 二大将麾下又有各级部众将领数十人。 还有大汉皇叔,左将军刘备为辅左,兵力约一万余人,总兵力十二万,号称五十万,兵分三路,浩浩荡荡北上伐曹。 刘表自己没去。 是的。 连他的儿子都没去。 就派了个外甥张允,还有侄子刘虎,连另外一个侄子刘磐都没调动,布置在荆南防备孙权。 不是刘表不想去,而是太老了。 如果他年轻十岁,必然会选择亲征,为复兴大汉江山,征战沙场。 奈何他的年事已高,已虚岁六十,经不起折腾。 到了这个年纪,稍微有点奔波都可能丧命,何况自从蒯良病逝后,刘表亦悲伤不已,痛哭一场之后,身体也差了许多。 所以最近一年,刘表一直在襄阳调养身体,战事上只能派外甥张允,大将文聘,以及侄子刘虎前往。 从荆州军的地位上来讲,黄祖肯定是名副其实的荆州第一大将,素来为刘表所倚重。 但不派黄祖有两个原因。 一是黄祖擅长水师,坐镇江夏,防备江东。 二是黄祖为外姓,刘表自然不敢把十多万兵马交到外姓手里。 而张允是他的亲外甥,也已经四十多岁了,目前为荆州第二大将,在自己不能亲征,长子为他不喜,次子无领兵之能的情况下,自然只能选择张允。 不过虽说张允的能力比不上黄祖,但刘表对于这次进攻,还是充满了信心。 因为对手的实力实在是太弱了。 再加上袁绍与他南北夹击,曹操必然疲于奔命,束手待毙。 所以在刘表想来,即便自己那不成器的外甥平庸了些,以十多万兵马大势压人,怎么样也该无碍。 于是,建安七年,一月,张允和文聘就带着数万大军北上,到二月份,张允就兵出南阳,进军到了定陵一带,与曹操留守的部将夏侯惇隔汝水相望。 文聘北上襄城,到汾丘,与曹操部将曹洪隔颖水对峙。 曹操在后方仅仅留下了三万人马,面对刘表十多万大军,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只能焚烧了大量桥梁,利用汝水和颖水这两条大型河流来短暂阻拦敌人。 而趁着这个时候,刘备则绕道豫州,占据了汝南,一时间残余的袁氏旧部,再次纷纷响应,很快又聚集数万兵马,声势浩大。 数日后陈留仓亭前线,曹操就已经得到了消息,此时他与袁绍对峙了一百多天,双方到现在还未开战。 得知刘表大军终于北上,曹操立即召集麾下郭嘉、程昱、荀攸三位谋士商议对策。 曹军主将营帐内,四人分列而坐。 曹操环视众人说道:“上个月刘表就屯兵于昆阳,前几日传来消息,他麾下大将张允,文聘,各兵进定陵和襄城,刘备霸占汝南,袁氏旧部各响呼应,诸位怎么看?” 郭嘉率先分析道:“刘表已年逾六十,自称楚公,我观其必有称帝之志,因而必然会督促张允文聘尽快进军,攻打许都,我猜其怕是要暗害天子。” “嗯,奉孝之言甚有道理。” 程昱和荀攸也点了点头,其实之所以刘表称公,没有闹得太大风波,还是因为他是刘姓宗室。 现在天下刘姓公侯无数,王侯也数不胜数,高祖曾定白马之盟,以这个条例,即便刘表称王,只要刘协没有强烈反对,那也没有人能指责他。 至于刘协的意见,他能有什么意见?被曹操控制在手里,想发声显然有点困难。 曹操倒是以他的名义谴责刘表,可刘表举起衣带诏公文,说这是曹操矫诏,因此天下各路诸侯的反应也没有像当初袁术称帝那么强烈。 毕竟即便是袁术称帝,其实也就是得罪了这边的几个诸侯而已。益州刘章,北方袁绍,关中韩遂马腾,大家都只忙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谁还管你称不称帝的事情呀。 所以到目前为之,除了孙权响应曹操号召,并且谴责刘表,说要兴兵讨伐以外,就连刘章这个和刘表同样有仇的西南诸侯,都没有什么动作。 因为孙权响应的这个情况,曹操还发诏册封孙权为镇南将军,领会稽太守,袭其兄长孙策的吴侯爵位。 不过孙权才刚继承江东,正在休养生息,且黄祖兵力得到补充,拥众数万,与他的兵马几乎相当,因此孙权上表朝廷,言称需要时间准备,倒是尚未发兵,算是白嫖了一波封赏。 “我观南北,袁绍缓而刘表急,南兵迫而北兵迟,或可引兵先南下破刘表,再北上与袁绍争雄。” 郭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刘表急于求成,必然破绽很多,到时候可以先引兵南下,诱敌深入,先破刘表,再北上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