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女方各种刁难,最终在谢老二答应让谢老二接班之后,终于是勉强同意了。
这个媳妇,让谢二婶觉得很憋屈,但是又没有办法,谢贵非她不娶,那段时间,闹的家里上上下下不得安宁。.
终于等媳妇娶回来了,谢老二也闲下来了,不等他好好规划以后的日子,谢家老太太房余瑶病重了,这可打了谢老二一个措手不及。
家里刚娶了儿媳妇,手里的钱本来就嚯嚯的差不多了,但是老娘生病住院,这医药费总是要拿的啊,本来以为手里的钱是能够的,但是没想到老太太的病来势汹汹,昏迷了半个多月没醒,虽然是兄弟姊妹六个平摊,那也不是小数目了。
谢老二没办法,只能硬着头喊了两个儿子来商量,谢富没有异议,把自己手头上的钱都拿了出来,到了谢贵,就不一样了。
支支吾吾的,说了一大堆,就一个意思,他手里没钱,钱都在媳妇手里,拿不出来。
谢老二就让谢二婶跟老二媳妇去说,结果,这老二媳妇,直接躲了,人家回娘家去了。
这可给谢老二气得,要不是谢富在一旁劝着,怕是要到医院里跟谢家老太太作伴了。
那次之后,谢老二变了,要不说呢,人总得经历点事情,不然成长不了,虽然谢老二都快六十的人了,这成长来的晚了些。
老太太出院之后,他们兄妹几个商量好了,老太太一家一个月轮流住着,好方便大家照顾。
以前老太太是跟着老大住的,倒不是老太太封建传统啥的,主要是跟着老大家的处的来,两人都姓房,是一个村里的,算是出了五服的亲戚吧,关键是这性子,让老太太很喜欢,不然当初也不会聘她为长媳了。
娘俩平时就跟母女似的,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红过脸,所以,老太太谁家也不去,就在老大家里住着了。
年前那会儿,要不老大家的护着,老太太说不得当场就得没了。
扯远了,还得说回谢老二,老太太出院之后,他就找了自家大哥,想着挣点外快,手里攒点钱。
谢老大记在心里了,但是不赶巧,这年都过了,他自己手里现在也没啥活儿,只能先等着。
正好这个时候,谢仁来信了,儿子说的那件事儿呢,不是不能操作,只是这里面风险太大了,当然了,高风险意味着收入肯定也高。
谢老大一直不回信,就是想让谢仁回来,当面说,当然了,他的这些考虑是不打算跟儿子说明的,老二毕竟是长辈,得维护他在小辈面前的形象。
“行,这个听爸您的,您只要给我一个大概的数量就行,我回去好有底。”
“嗯,行了,你去跟你二叔说一声吧,我也出门一趟。”
爷俩把门一关,都出门去了。
靠山村那边,今天也热闹了起来。
一大早,村长就在大喇叭上开始喊了,“各家各户都注意了,把自家的院子都收拾利索,小队长也要把自己的责任区都收拾好,明天有领导要来,我跟你们说,别给我偷懒,老钱家,秦老五家,还有二赖子家,你们三家我等会儿会亲自去看的,还有一些我就不点名了,自己注意,都给我支棱起来,好了,开干吧!”
村长的喇叭喊完,大家就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六大爷,谭老师还没来啊?立钟也没来?”
“嗯,时间还没到呢,昨天都通知到了,今天应该不会晚的。”老支书也精神了起来。
主要是他们这半个来月的努力,终于是有点成效了。
林立钟的提议当初得到了包括谭嘉平在内的所有人一致同意,当然了,虽然通过了,但是面临的困难同样是巨大的。
老支书带着村长和老会计就住在村委了,几个人绞尽脑汁地计算各项开支,一一罗列。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仅仅靠着村里的那两个养鸡场和其他的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们一开始的计划,只能修改一开始的计划。
村长除了在村里帮忙算账之外,还得不断地往县里跑,找战友,找领导,总算是没白费,县里跟供销社决定一起到靠山村来看看,其他的结论需要等看到实际的情况之后再说。
谭嘉平也没闲着,要是规模化地建暖棚,所需的材料和投入先不说,这技术人员也是问题,所以,他跟学校联系了,毕竟他还借着学校的名头。
而且,小麦的育种工作,也有一些成效了,也需要跟学校报备了。
大家各忙各的,也有各自的问题,反倒是始作俑者,一身的轻松。
林立钟最近正忙着处理她空间里的存货,面粉,大米,玉米面,这次又是大丰收,加上一季儿剩下的,已经堆了一个半仓库了。她只能零碎地出手一些,不过,县城就这么大,需求量是有限的,跟滨城黑市完全没法比。
期间,她也跟着参加了几次村里的会议,都是围绕着村里建暖棚的事情讨论来讨论去的。
当然了,这事情也是越来越明了了。
暖棚的数量从一开始的一户一个,缩减成了五十户,这个优先选择经验丰富的种菜能手家里。至于人选,这个完全不用操心,在乡下,谁家勤快,谁家埋汰,谁家有些啥本事,大家都是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