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处,家里的资源就那么点,怎么会舍得让出来呢? 郭宜唇角勾了勾,是啊,可不就是她的功劳嘛,让她在心里得意地叉会腰吧。 到了收藏洋芋房间,郭宜让人把门窗全开透气,再搬了三个小马扎过来,让崽崽们坐着挑选。 她自己则是坐在不远处的椅子歇息一会,目光扫到了旁边一样摆着的番薯,心里起了个念头。 “胤祺,你要不要也培养一下番薯呢?” 胤祺闻声,转身看了那一箩筐一箩筐的番薯,没有丝毫的犹豫就点头道:“好啊。” 他可喜欢吃番薯了,蒸的烤的他都特别爱,不只是他,额娘和小九也很喜欢吃。 挑了一个多时辰,才挑出来个头够大品相够好的种子,主要是挑到最后,看起来都差不多,出现了一种名为选择困难症的状况。 除了洋芋,胤祺还挑了几十个番薯,郭宜让他别只顾着个头,口感也很重要。 胤祺点点头,让人抬着这些东西离开了翊坤宫,往乾清宫而去。 这一路过去可是十分招摇,连前来面圣的汤斌、郭琇都惊住了。 先前听说洋芋之事同五阿哥有些关系,但是皇上好像并不打算把五阿哥推到前面来,再加上阿哥种地这种事情听起来太像是谣传了,都以为是宜妃为了讨皇上欢心放出来的谣言,现在看来怕是真的如此。 当然被震惊了的也不只是这两人,还有康熙,要是他没有记错,自己只是让胤祺回去挑一点种子,所以胤祺到底知不知道一点不是一箩筐呢? “儿臣参见汗阿玛。”胤祺上前行礼道,自从来了乾清宫,有晋喜盯着,加上康熙的指导,他的言行举止越发地规矩。 康熙起身,走了下来,拨弄了一下筐里的洋芋,“选得不错,怎么还选了番薯?” “额娘和小九都喜欢吃番薯,儿臣亦是很喜欢,便想着都种了。”胤祺说道。 这个回答在康熙面前简直就是满分,刚好汤斌、郭琇求见,他招招手,“你们来看看,这是胤祺种的洋芋,如今索额图正在负责推广的就是这些。” 原来真的是五阿哥种的洋芋!!! 汤斌上前拿起一块洋芋,仔细打量了一下,其貌一般,但是听说产量很高,要是能推广下去,能够缓解天灾带来的饥饿与死亡。 遂连连拱手道:“五阿哥此举利国利民,实乃是皇上之福。” 康熙心中得意,嘴上却道:“哪里,就是小孩子随便玩玩而已,当不了真。” 汤斌……皇上,您是觉得臣看不到你上扬的嘴角吗? “五阿哥如此年纪,就能有如此成就,以后必定能成国之砥柱。”汤斌继续夸奖道,有句话他没敢说,这性子可比太子强太多了。 自他担任太子太傅,近来与太子接触良多,太子聪慧好学,能诗善赋,弓马骑射都颇为精通,在这个年纪,已然是超出常人许多。 但,性子却是一言难尽,与大阿哥莽撞不同,太子是自视甚高,目中无人,稍不顺意,便愤然发怒。 当然这与太子年幼受宠脱不开干系,太子乃是孝仁皇后所出,由皇上一手带大,是大清国的嫡子,日常待遇甚至比皇上还好,这种溺爱养成了他如今的性子。 事实虽是如此,但是他却不敢言说,担任太子太傅的可不止他一个人,先前还有大学士李光地、张英,两人都未有何异议,他如何敢提? 尤其是李光地,暗地里已经是索额图的人,再加上朝堂之上已经对自己不满的人不少,此时若是横生枝节,对象还是皇上最为宠爱的太子,恐怕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就保不住。 他这顶乌纱帽倒是无所谓,可是他的身后还站着许许多多汉臣,一旦他出事,那就是所有人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而自储秀宫妃得了妃位待遇以后,索额图愈发的狂妄,在外时常以国丈自居,不将众人放在眼中,尤其是昔日的政敌——纳兰明珠。 因此,他与明珠的联合正在崩溃,但是明珠显然不肯善罢甘休,还想再找一波麻烦。 这次他们瞄准了郭琇在吴江时候的事情,已经联合了新上任的江宁巡抚洪之杰和江宁按察使高成爵,以吴江县县丞赵炯亏空漕米一事诬陷郭琇。 康熙知道汤斌定然是有要事,便同胤祺说道:“你先同李正敏和章如南一起研究一下这洋芋该如何种植,稍后就由章如南带到丰泽园种下来。” “儿臣遵命。”胤祺说道。 结果康熙走出两步,又停下来了脚步,“你那《洋芋观察日记》让晋喜帮你誊抄一下。” 不然,他怕自己的两位臣子根本看不懂。 知道汗阿玛在说自己的笔记难看,胤祺气成河豚,哼哼两声,去了暖阁。 等到胤祺离开了,康熙忽而开口,语气平淡道:“朕前两天收到了一封奏折,说郭琇之祖父乃是明朝御史黄总昌家中的奴才,你父亲郭景昌原名郭尔标,为乱党,伏法被诛,可有此事?” 康熙最为痛恨的便是与前朝牵扯不清,这话无异于把刀架在了郭琇的脖子上。 这话听在郭琇耳中如同平地惊雷,吓得郭琇扑通一下跪在地上,赶紧道:“臣祖父乃因尔标之乱惨死,言臣为其后人者,居心叵测,是罗织罪名于臣。” “朕明了。”康熙点头,坐下来,“来说说,今日进宫所为何事?” “臣要参奏江宁按察使高成爵对罪人赵炯纵而不缉。”郭琇将手中折子交由梁九功。 折子上言:郭琇任吴江县令期间,县丞赵炯监管仓贮,侵贪漕米两千三百石,直到仓贮署印移交新任官员张绮梅,此事才败露于人前。 然而此时,郭琇已经调离吴江,赵炯也畏罪潜逃,不知所踪。 郭琇派人分次购买了两千三百石漕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