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贵点头“辛苦你们了老三媳妇,一会儿让你妈给你钱,听说一个收音机要卖一百五十块钱,可不能让你们破费。”
苏曼想说不用,组装一个收音机,本钱要不到五十块,公公想要收音机,他们夫妻俩孝敬他们就成了,不要钱。
郑巧珍轻轻拍了她一下肩膀,给她使了一个眼色。
她看了看旁边两个眼睛发亮的妯娌,到嘴的话吞了回去。
曾芹跟彭笑萍听到苏曼说小叔子能组装收音机,两人都动了心思。
她们嫁到徐家的时候,聘礼比乡下一般人家丰盛,礼金也多了好几倍,可是没有三转一响。
她们来磐市之前是村里大小媳妇羡慕的对象,她们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嫁得真不错。
可到了磐市,见到苏曼住的大屋子,里面各种全新的家用具、全新的三转一响。
哪怕是平时不争不抢的曾芹,心中也泛起酸水,这人跟人的差别咋这么大呢。
别的大物件她也就不想了,听公公说起收音机盒子,她也动了心。
这年头的娱乐活动实在太匮乏了,在乡下除了种地干家务,跟村里人闲话家常,偶尔看看露天大电影,看看城里表演慰问团的演出,平时无聊的紧。
她要是有个收银盒子听听曲儿,得让村里多少人羡慕啊。
可一听公公说一个收音机要卖150块钱儿,她顿时歇了那个心思。
原因无他,手里没钱。
徐家兄妹没有分家,吃住都在一块儿,她家那口子,不是公公亲生的,人没什么文化,就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
平时徐启咣在大队累死累活的干活,赚得工分除去他们大房一家子的吃喝,剩下的工分到大队那里兑换到手的钱,一年不过五块。
因为他们夫妻俩没啥大出息,平时是仰仗公婆过日子的,孩子生病、吃穿用度,学费书本费啥的,全是公婆包圆。
她回娘家,买的各种点心鸡鸭肉之类的,也是公婆出。
公婆之所以这么大方,一方面是他们老两口子干活勤奋,手头攒下不少钱,单纯的对孩子们好,另一方面,用的是小叔子邮寄回来的津贴。
可以说,这个家,没有公婆,没有小叔子,他们大房、二房不可能过得像现在这样吃穿不愁,这么舒坦。
曾芹心里跟明镜似的,买收音机的想法一闪而过,很快回归现实,跟大家说说笑笑。
而彭笑萍就不一样了,觉得公婆不公平,都是当徐家媳妇的,凭啥她跟大嫂没有三转一响,而三弟妹不仅有,婆婆还各种给她买买,她打心眼里就不服气。
她不爽的心情,即便是苏曼请大家在国营饭店,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饭也没让她平复。
等一家人回到军属区,婆婆和大嫂在院子里高高兴兴的给苏曼量尺寸,要在今天之内把苏曼的新娘衣服给赶出来,她再也憋不住了。
趁苏曼回二楼放东西的时候,她忍不住对郑玉珍道“妈,您也太偏心了,三弟妹都有三转一响了,你为啥还给她买两身衣服当初我跟大嫂嫁到你们徐家的时候,也没见你给我们扯一身新衣啊。”
郑巧珍把料子放在院子中间的木桌上,正拿着一只跟大孙女借得铅笔,在布料上画料子需要裁剪的地方。
闻言,她抬头看向彭笑萍“咋滴,不服气啊人家是大学生,厂里的干部,人家自个儿有钱,想买就买啥,不缺衣服穿,还给我扯了几尺布呢。你呢,你嫁进我们徐家六七年了,你给我买过啥这么多年来,除了你们刚进来那两年没给你们扯布,后面几年,不是每隔两年都在给你们做新衣,我自己都舍不得买,你有啥不知足的你要不服,让你男人也像老三那样可劲儿赚钱,赚了钱都交给我这个当妈的管,别说给你做两身新衣,就是三转一响我也给你买。”
郑巧珍一般不对怼儿媳妇,她觉得自己年轻的时候受够了恶婆婆磋磨的苦,轮到她当婆婆了,她怎么着也不能让自己的儿媳妇遭受自己的磋磨。
然而彭笑萍就不是省油灯,不时就要做做妖,不收拾她一顿,她不会消停,也不知道羞字怎么写。
当年要不是老二喜欢她,非要娶她进门,这种搅家精的儿媳妇,郑玉珍才看不上。
徐启耀不是个读书的料,读完小学,初中都考不上,后来当上大队的记分员,要随时随地督查整个大队人的干活,下工时要准确的给大队的人记工分,自己也要下地干农活。
一顿忙活下来,徐启耀也只是分的工分粮食比普通的社员多一点,没有工资,钱都是用工分换,除去他们二房日常吃喝用后,每年剩到手里的钱不过十块钱。
彭笑萍被婆婆怼得说不出话来,也不说帮忙,气哼哼地回到客厅,把苏曼新摆出来的瓜子花生装进自己衣服的包包里,直装得衣兜鼓鼓,装都装不下了,这才抓起瓜子花生,吭哧吭哧的吃了起来。
吃完随手把瓜子花生壳扔在地上,感觉喉咙有点干,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