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的越多,人就会越发沉寂起来。
或者是因为这些时日颇研究了佛教的一些教义。
然而沉寂,并不是只心灰意冷,只是在更过的时间里沉淀自己,让自己的思想摆脱当下的俗世。
若是在具体说,就是好像站在高山之巅,俯视着脚下的大地芸芸众生。
这些时日做的事情,反而因此模糊起来。
仿佛是心理上刻意的遗忘。
林立也曾扪心自问,他的双手沾满了鲜血,他可曾后悔,可曾畏惧。
那些鲜血中绝对是有无辜者的,他可曾觉得自己残忍。
林立自问他是公正的,他在审视自己内心的时候,并没有为自己徇私。
他是死过一次的人了,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为大夏的百姓,为华夏这块土地的人们,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
如果他在天竺做的事情是错的,那也只能说,他为后世的华夏做了更多有益的事情。
所以,他或者做不到绝对的正确,但战争就是如此,护卫住一方,就要杀掉另外一方。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是到了他该走的时候了。
也是该到了他此行的最后一个目的地了。
西藏,也就是这时代“发羌”,地处高原,不论是从天竺这边还是从大夏那一边进入,沿途都极为险峻。
而深入研究之后,林立才发现,他前世对地理的了解太少了,天竺和西藏之间横亘着喜马拉雅山脉,想要翻越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从西域或者西蜀进入西藏,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林立忽然生出了倦意。
他开始厌倦打仗,厌倦在异国他乡里为他人造福,厌倦每日里听着叽里咕噜的话,还要去学习去说。
他甚至厌倦了将这些天竺人改造成大夏人。
他开始想念草原,想念草原清新的空气,碧绿的草地,蔚蓝的天空,想念那里已经隐隐约约仿佛前世的钢厂、煤矿,还有居住区内一条条的柏油马路,更想念那摇摇晃晃的火车。
就连蒸汽机车行进时候的轰鸣声,也让人怀念起来。
王宫里再金碧辉煌,林立也提不起来兴趣,甚至……这里最终只能是大夏的一个郡,太守府怎么能有皇宫一般的规制。
林立,最终也走向了入侵者必然要走的道路。
皇宫内的各种装饰、宝物、甚至壁画,都被小心地取下来包装进木箱内,寺庙内的无数经书,也被装在了木箱中。
木箱被放置到马车上,运往停靠在海边的镇远号。
士兵们逐渐从王城撤离,前往周边的县、镇、乡村,或者是更为遥远的另外一个蛮夷所在。
所有参与过战斗的士兵,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成长起来,从接受命令执行命令,到也能知道他们该做什么,怎么做才对。
没有人知道他们的镇西大将军已经厌倦了战争,也厌倦了这里。
没有圣旨,按说林立是不能随意带兵离开天竺回到大夏的,林立也没有打算回到大夏。
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除了进入美洲得到能够养活华夏土地上所有人的土豆、红薯,还有他心心念念美味而一直没有得到的西红柿,似乎再没有什么事情能让林立生出兴趣了。
昔日郑和依靠帆船就能下西洋,现在他有着镇远号,还有与镇远号一样的两艘战舰,又可以沿着天竺海岸线一路往西。
似乎这一路上只要沿着陆地不远走,就一直都是海湾……不对,似乎是缺少了前世的苏伊士运河了吧。
毕竟接近十年了,前世的记忆已经在逐渐淡忘。
镇远号带着天竺的黄金、珠宝、珍贵的文物和林立的书信往大夏返航,林立打起精神,放弃了天竺的王城,转而开始逐渐发展周边的乡村。
管理村子不难,只要拿出足够的利益加上震慑。
林立也终于再次静下心来,将在青海扫荡加改变的过程,再一次开始。
时光飞逝,转眼就是三个月之后。
他已经走过了几乎整个天竺所有的村镇,传播了来自华夏的仁义礼智信的文化,也给这些村落的百姓们勾画出未来美好的前景。
种姓制度的压迫还没有完全消除,毕竟,来自雅利安人血脉的种族,在相貌上比较天竺原住民,有着天然的优势。
然而,天竺下层的百姓们也终于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不仅仅是读书识字,如何耕种土地,如何养殖,也是教育的一种。
林立虽然远离的王城,但对整个天竺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决定权。
当他得知镇远号再一次南下的时候,提前一天回到了王城。
夏云泽给林立一道圣旨,一封书信。
圣旨里对林立进行了表彰,加封他为一品镇国大将军。
一品镇国大将军,几乎等同于并肩一字王了。
如果林立愿意的话,他完全可以留在天竺,依靠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天然屏障,分得夏云泽的半壁江山。
甚至与草原呼应,南北夹击,对大夏成包围之势。
这个念头只在林立的脑海里闪了闪,就一闪而消失。
另一封信件里,夏云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