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就应该没事去富婆常出现的场所晃悠,说不定能捡到漏,直接后半生无忧。 可惜这种捡漏的想法只持续了一秒。 下一秒,老头子的话让张扬失望了。 “画是免费传承的没错,但是为了保存好这幅名作,我们简单装裱了一下,花了不少钱,希望小老板你能帮忙承担一点。” “我们的情况你也能看得出来,不是真没办法了,是不会变卖家藏的……” 姑娘顺势给张扬展示了一下画的装裱情况。 他们口中的简单装裱,原来是用手腕粗细的“海黄”做为立轴的木材,轴的两边有纯金雕刻的兽首,同时还用的是编织了金丝的绢布做底。 如果这是简单装裱,张扬一时间还真想不到复杂的是什么样。 通体纯金打造吗?那玩意儿应该叫金属器吧。 这种简单装裱,工本费共计59998块。 老头非常大方的表示,只要张扬能看出,这幅画是齐白石什么阶段的作品,就可以打个五折,只收他29999。 这话说的,就好像画肯定是真的一样。 随着姑娘把手中的画慢慢打开,张扬终于看清了画的全貌。 一副手绢大小的《墨虾图》。 整幅图就只有一只黑色的虾,连个落款都没有。 老爷子说,这是他恩师练笔的作品,被他偷偷藏起来了,一直到最近才重见天日。 小小的一副画,配这么大面积的装裱,看起来非常不协调,相当于为玩手机游戏配了台高档的电脑桌。 但如果真是齐白石的墨虾,倒也能理解,毕竟人家的虾是论只卖的,均价一百万一只。 “你能看出,这是齐老师什么阶段的作品吗?” 老头乐呵呵的问张扬,表情非常和蔼。 张扬一看这表情,就莫名有种预感: 估计不管他说什么,对方都会承认。 再看画本身,这个预感几乎被提前证实了。 画是最近几年的仿品,像是“复制”了齐白石原画中的某一只虾米。 这样的话,装裱都不用看了,就算全是真金、真木头,张扬买回去也没啥好镶嵌的。 既然说啥都对,张扬决定自由发挥: “如果这真是齐老师的作品的话,那唯一的可能是,他活出了第二世。” “因为我看这幅画的纸张和墨迹,应该是两三年前的作品。” “对一些大能来说,为了成功证道,活出第二世,也是很正常的。” “大爷,我说的对吗?” 张扬一脸期待的看着爷孙俩,等他们的回复。 …… 活出第二世这话,老汉本来是听不懂的。 但是“两三年前”这句补充说明了一下,他马上知道,张扬看出真假了。 老头瞟了自家孙女一眼,心想: 囡囡啊,我让你找的是那些看上去很懂,但其实啥也不懂的蠢货。 你怎么找了个真懂行的人回来? 解释是没法解释的,甚至都不能杠两句。 因为盛海旧城区改造这些年,鬼市已经消失的七七八八了,灵石路这里好不容易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毁了的话,以后可就又要在天桥下摆摊了。 现在,只能等这个年轻人自讨没趣的走开了。 爷爷不说话,孙女也不知道说什么,于是,这个书画摊,突然变得安静起来。 和周围熙熙攘攘的买家、商贩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就词穷了吗? 张扬鄙夷的摇了摇头,这些小贩和河东集团以前受过培训的销售人员相比,差的太多了。 就这样还想骗钱?把韭菜的钱也想得太好骗了吧。 张扬不想浪费时间,他指着那幅晚清的书法对联说: “其实你们这个摊位上,我感兴趣的只有那幅对联。” 爷孙俩回过头,顺着张扬手指的方向看去。 是一副行书对联,镶嵌在玻璃框里。 上面写着【春酒共尝是寿者相,彩衣戏着娱亲之心】,明显是一副祝寿的对联。 在对联的下联的左侧,有两个小章,分别印着【同】、【治】二字。 如果是别的东西,老头子为了送走瘟神,可能就直接白送给张扬了。 但这副对联是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