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明军兵分三路到了福州,就把这座城给包围了。
不过不是合围,准确的说给他们留了一个出口,也就是西南方向的闽江入海口。
闽江在福州分叉,绕城过后又汇合在一处,在五十余里外的长乐县入海。
崇祯之所以这样用兵,当然有他的用意,那就是故意给郑家军造成一种假象,让他们误以为是明军远道而来,不熟悉水战,与福建这些以海盗起家的叛军相比,水战是他们的强项,是明军的弱点。
明军这一次来势更加凶猛,上一次李岩的军队打到这里,还没有力量围城。但是这一次不同,大明武帝御驾亲征,摆出的架势是志在必得。
很快明军就扫清了福州城外部的障碍,福州守将施大宣在城外布下的几处营寨,为保护福州与福州成为犄角之势,共有1万多人马,再加上马士英退回来的人马补充几处据点,人马一度达到了3万多人,但却闪电般被明军拔除,郑家军在城外的几个战略据点被明军占领,叛军又伤亡了一万多人马,把这些叛军全部赶到了城内。
马士英只有坚守待援,现在无路可退。
连福州城原有的守军,加上马士英败回来的人马合在一起,城中共有叛军10万人,判军的兵力不算薄弱,但是与城外的50万名君相比,那就显得十分逊色了。
马士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让大将施大宣守住北门,让郑鸿逵守住西门,让郑彩守住东门,马士英协助受伤的冯澄世共同镇守南门。
马士英这样分兵败将,当然是有私心的。就是为他逃跑创造了条件,他知道如果郑芝龙不派来援兵,福州城很难守住。
而现在他得知,郑家父子现在重兵正在进攻台湾,泉州和漳州的兵马都不多。也就是说现在郑芝龙应该是无兵可派,即便是来个两三万人马,恐怕也是杯水车薪。
而且现在他们所依仗的武林高手,慕容家父子一去不复返,杳无音信,吴深、哈弥大师和陀禅师等,这几个老和尚、老道士也不知道都跑哪去了。
福州城虽然是坚城,城高池深,有10万大军防守,但是在大明武帝手下的这些武林高手面前,简直是不堪一击。如果他们强行攻城,恐怕难以支撑几天。
因此,马士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连续发出三封求援信已经送出数日,但现在还没有消息。
他之所以把冯澄世安排在南门,当然也有借口。冯澄世在南平一带被打了个粉碎性骨折,到现在还是半个残废。南门明军力量薄弱,就留给了这个伤号,马士英协助谁也不会有异议。
因此等于南城这条路唯一的退路马世英留给了自己。
狡猾的马士英还准备了一支1000多人的舰队,这支舰队在福州城南40多里的长乐县,出城骑快马半个时辰便能赶到,城破之时他打算从海上逃跑。
因为毗邻大海,条件得天独厚,福州的造船业非常发达。特别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据说就是从福建的长乐下水的,福州和长乐建造的各种舰船领先世界。
不过马世英尽管狡猾,他还是失算了。
大明武帝崇祯运筹帷幄,早已经盯紧了海上这条退路。
他事前就带来了10万水师,水师统领就是刘文秀。
这是张献忠手下的大将,也是他的干儿子,李定国的三弟,现在投降了大明,效忠崇祯。
刘文秀在疆场上是员骁勇善战的大将,水里的功夫更高,到了水里如履平地,更熟悉水战,这是张献忠的大西军的水师统领,沉江藏银都是他具体负责的。
因此崇祯这一次让他发挥特长。
刘文秀奉了崇祯的旨意,带领水师从闽清县沿岷江而下,人不知鬼不觉,到那里迅速占领了马尾区,封锁了入海口,将那里的郑家军队全部包围。
马世英准备的1000多人的舰船,也全部被刘文秀的人马所控制,无一人漏网,因此马世英还被蒙在鼓里。
刘文秀得手之后,立即由斥候和负责收集信息的锦衣卫向崇祯报信。
其实不用他们通风报信,福州城外的崇祯运用神通,他意念通神,方圆数百里之内的战况瞬间能够了如指掌,比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以及姜子牙料的都准。
崇祯非常高兴,他等的就是这个时机。
一看攻取福州城的时机成熟,立即传旨全面对福州城发起了进攻。
东边是郝摇旗和袁宗第、李来亨,三员大将负责东南,正东和东北,各带一路人马,陈兵在福州城外。
西边是李岩和“三马”,还有小将刘国轩,这几员大将陈兵数万,把西南、正西和西北的退路堵死。
北边这是李定国的人马,他和宋献策带着李过,刘芳亮和高一功等,在福州城下陈兵数万。
明军50万大军,这一次就出动了30万,如果算上水师,投入的兵力将近40万,只南城留了一个出口,这是一个口袋,等着漏网之鱼往里钻。
30万明军在福州城外7个方向,排成了兵山将海。
此时福州城内的郑家军惶惶不可终日,马士英和郑鸿逵等这些兵将也知道,今日是与明军决战的日子,他们已经进行了战前动员,为永历帝尽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