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就有这种担心,涡桨发动机动力经过两次的调整,可能是出于成本控制设计的原因,发动机的功率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发动机的效率提升了,直白一点说,即便现在发动机的功率下降。反而比之前大功率的发动机效率要高,给飞机提供的推力爬行力更大!我总觉得有点不靠谱。”
周旭东不在身边,杨康前天给周旭东打个电话,周旭东又生病住院了,眼下也只能跟刘海洋说。
刘海洋全权代表周旭东,尽管涡桨发动机提供动力,不一定真的不足,还不一定是事实,可明天就要进行发动机空载实验,有些事情提前知道相互之间通气还是非常重要,这样便于在实验现场协调沟通,快速解决问题。
杨康说出了心中的疑虑,“鲲龙的设计图纸更改过很多次,最后又引用修正常数的概念,最后定稿鲲龙的实际尺寸和重量,飞行载重,要比之前的大很多,涡桨发动机工艺没有任何提升,反而有所下降,说是在这几年的时间,发动机的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他们突破了技术壁垒。”
这是一个很严肃甚至很严重的问题,刘海洋不觉得发动机提供生产方会犯这种小儿科一样的错误,“发动机的功能参数说明书铭牌,您看了吗?”
刘海洋问得更为直接,毕竟这个发动机能提供多大的旋转力矩,产生效率是多大,说明书和介绍铭牌上,都会详细标明,而且误差往往都在千分之三之内,这是行业技术规范,发动机制造方面要求肯定会更严格。
“这些东西我倒是都看了,确实能符合鲲龙的飞行要求,可我总觉得心里面不踏实,换一个功率大点的发动机,难道仅仅是通过技术层面的指标考虑?我真的是有点不懂。”
涡桨发动机是刘海洋亲自跟厂方协调过好多次的,最后定下来的,刘海洋还亲自去了工厂好几次了,不过这是几年前的方案了,发动机生产设计有技术革新完全能说得过去,只要能达到标准的要求就可以。
“嗯,可能是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吧,不仅仅是从经济指标方面!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可能重量更大,两台涡桨发动机安装在鲲龙上,重量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进去的因素呀,这会加大鲲龙起飞脱离地面的难度,鲲龙在飞行过程中油耗也会增加,油耗增加意味着有效的航行里程会缩短,这是一个很长期性的工作,我想他们应该是综合考量之后的结果。”刘海洋觉得涡桨发动机的生产厂家肯定也是基本上跟他的想法很相似。
“这一点我倒是也考虑了,不过涡桨发动机生产厂家的技术有人跟我说,如果空做实验,数据指标不达标可以换一个功率更大的,他们有备选方案,这我就有点弄不明白了!”杨康皱了皱眉头,脸色难看地说,“既然这样干嘛还闹什么备选方案,直接把大功率的发动机拿上来不就行了!”
“鲲龙的事情,跟其他的飞机可不一样呀!这可是我们第一架大型水陆两栖灭火救援飞机,绝对不能出什么乱呀!这么多年,各个环节都是一次性通关,从来没有返工过,别到了最后关键时刻掉链子,那我们的脸往哪放啊!”
“杨总的心情我理解,不过应该没什么问题!他们既然敢那么做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再说,咱们还是要进行发动机空载试验,这也是一次筛选过滤。发动机在出厂之时你做过非常多的实验,所以杨总把心放在肚子里,空载实验,可能做的时间要长一点,但问题不大。”
刘海洋本来信心满满,没什么压力,现在周旭东又不在身边,杨康经理这么一说,把刘海洋弄得也挺紧张。
“但愿吧!”
“真是不好意思,这么晚还打扰你。其实我想打电话,感觉打电话不如当面说得清楚,正好我也顺路过来这边!”杨康非常抱歉,现在已经是深夜了。
“杨经理太客气了,咱们加班加点通宵干活都是家常便饭,您啊也是非常认真负责?我看这鲲龙什么时候不落地首飞成功,你心里永远也不踏实。”刘海洋看得出来,杨康是一个非常认真负责的人,跟周旭东老师的性格也很相似,
“哎呀,你还别说,在之前我一点也没感受到压力,这越接近,鲲龙陆的首飞,我的心里越不踏实,正好周旭东也不在!我的心里还真的有点担心。”
杨康说出自己心中的疑虑也舒服多了,没有那么难受,今天他也得到一个消息,冯雪敏在鲲龙完成陆地首飞之后进行工作交接,很可能就要去国外进行为期三年的进修技术理论学习,主攻方向自然是航电系统方面,这一次国内的整个航空系统费了很大的周折,又有很多资源关系,又跟上级部门申请了很多经费来把这件事情推行下去,如果没有鲲龙AG600可能就没有这一次的学习了。
杨康看着刘海洋,忽然间说,“国外进修学习三年的事情你不知道吗?”
杨康觉得刘海洋这么杰出的复合型人才也应该,参加这次人才培训计划才对。
不过这一次国外培训,采取的是上级部门直接选拔的方式,很多下级部门根本无权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