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将杨景明主打歌曲在电台的点歌率抬高,很多人收听的时候才听到了杨景明的新歌。 圈内人见此情景纷纷惊讶,都在猜测着杨景明是不是遭到了华星唱片的封杀,不然为什么一个全球天王发专辑,这宣传力度只有这么一点? 而且还是和自家公司的一姐一同发行,这也就罢了,为什么铺天盖地的都是梅艳芳专辑宣传的新闻,而杨景明的却很少? 很多人纷纷开始查探,想要找到最终八卦的真相,不过杨景明和高层之间的恩怨也就只有那么几个人知道,黎小田,梅艳芳还有方逸华等人自然不会大肆宣扬,因此那些人的算盘算是空了。 虽然宣传很少,但是香江歌坛很多人都在关注了杨景明的动态,想要看看他的最新一张专辑的质量如何。 当然,除了香江,周边还有很多的人都在看着。 例如湾湾,狮城,岛国,棒棒…… 杨景明的专辑可以说就是摇钱树,在每一个地方销量都很不错,只要引进那必然不会吃亏,事关业绩,大家自然十分关注。 时间一晃就到了十二月一号,也就是杨景明专辑发行的日期,至于梅艳芳的专辑,则是在十二月二号发行。 因为受限于宣传,因此很多人都不知道杨景明的专辑出来了。 不过这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很多音像店老板对杨景明非常有信心,订了大量的货囤起来,同时也将杨景明新专辑的海报贴在了大门外最显眼的位置。 这样一来,杨景明的专辑就得到了非常大的宣传,想想遍布整个香江的音像店都出现了杨景明海报的样子,这不比地推来得好? 效果杠杠的。 同时,各大音像店第一时间也开始播放杨景明的专辑歌曲。 目前为止,杨景明两张专辑销量都是六七十万,比起其他歌手来说简直就是碾压,所以,就算华星不宣传也丝毫不想赢这些老板对于杨景明专辑的痴迷程度。 更何况大家买了那么多年的唱片,好不好听大家都有耳朵,会自己判断,而且,根据以往经验,就算专辑不好听,以杨景明的人气,销量也不少。 总之一句话,那就是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订货就是了。 果然,第一天最开始的时候来买唱片的人是很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老板就发现,但凡听了杨景明歌曲的人,都会下单。 那些老板露出一股欣慰的笑容,看着这样的场景笑得十分开心。 香江某间公寓,罗大佑同样也买来了杨景明的唱片,而且还是磁带,黑胶唱片和CD一起买的,不同的唱片声音效果不同,所以罗大佑只要有条件,这三样一定要配齐,然后好好专研一些新歌曲。 更何况现在发行专辑的不是别人,而是亚洲现在人气最高的歌手,也是唱片销量突破五千万张的巨老。 最开始杨景明出道的时候他一点儿也没有关注过,谁让当时的他是港台最红的原创音乐人呢,而杨景明只是一个小小的新秀歌唱大赛冠军,就算是后来杨景明的第一张专辑大卖,他也没有在意。 虽说杨景明也是原创音乐人,但是比其他在地位这一方面还是差了很多。 八五年一场,迈克尔杰克逊为呼吁社会关注非洲食物短缺、人民挨饿的惨状,亲自创作并由45位明星联合演唱了公益歌曲《we are the world》,在全球引起轰动。 1986年又是世界和平年,于是就由罗大佑亲自操刀创作了这首《明天会更好》,在这个背景之下,他的歌曲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不仅歌好听,而且还赋予了歌曲非常重要的意义。 好歌永远都不缺的,暗示有一首社会影响力十分高的歌曲可只有那么一点点,因此罗大佑自然也就没有关注一个只在香江转的小明星。 就算杨景明的歌曲好听那也没什么。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罗大佑才发现自己错了,杨景明这厮简直就是不科学的存在,香江都还没站稳脚跟,就已经扬名海外了,而且,唱片销量还十分好看,也算是半只脚迈入了欧美的乐坛。 而他自己,只是在亚洲地区名气较高而已。 也是因为《明天会更好》这首歌,让他的名声大噪,在音乐上的事业来到了顶峰,受到了港台很多人的追捧。 只是他有些遗憾,自己成名太晚,而且之后几个月,人气下跌得十分迅速。 那时候他和女友张艾嘉还没有分手,那时候他年龄也已经超过了三十岁,家中希望他早日定下来,不过张艾嘉拒绝了。 因为张艾嘉比罗大佑红,收入也远比罗大佑高。 因矛盾不可调和,去年年底他和张艾嘉分手,伤心至极的罗大佑独自去漂亮国疗伤。 他在纽约买了一套小公寓,每天困在家里写歌、流泪。 他的家人不停地给他打电话,希望他能回来。 时间可能真的能治愈一切,慢慢的罗大佑也缓过来,一个人在纽约也觉得精神太孤寂,于是十月份的时候,他卖掉了纽约的公寓,回到香港发展。 同时,他也辞去了医生的工作,准备全职写歌,在香江也开了一个录音室,主要工作就是承接电影的歌曲。 只是罗大佑没有想到香江的娱乐圈变化会那么快,他只是差不多四个月没在香江,很多人差不多就已经将他忘记了。 提起罗大佑,歌迷可能都会一脸懵。 本来香江电影一年两三百部出来,应该是不缺生意的,但是股灾一来,导致很多生意直接黄了,因此他才能闲下来慢悠悠的去逛街买唱片,然后又返回家里好好听歌。 不然换了在股灾之前,他忙得那是不可开交,还在担忧着工作做不完呢,谁知道现在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