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眼。
刚移栽进棚的新苗确实不大兴旺,不过以他的经验看,不是定根水浇多了,而是草莓苗移栽前控旺做的不好。
通俗点说,就是苗长的太壮了。移栽后根系吸收营养的能力需要时间才能恢复。植株越大需要的营养就越多,根系吸收的供给不上,所以移进棚都好几天了,还是一副蔫巴巴的模样。
罗一跟于维盛讲了下自己的判断,顺手掐去几排苗子上占营养的老叶。发现几株苗的叶子背面有黑点,虽然只是看着像炭疽病,直接就给拔了。
罗一拔野草似的,一会儿的功夫就拔了一堆苗子出来,于维盛那个心疼啊。
不过罗一说的有道理,炭疽病传染性太强了,宁可错杀也不能放过。不然一旦泛滥了,轻则一株病苗牵连一大片,严重了整个棚里的苗子全废。
大棚种植的相关技术,需要结合植物学知识、药物学知识,经过漫长的经验积累,才逐渐总结完善的。
老于同志虽然从小就开始研究怎么种草莓,但到现在为止,认知上依旧存在很多误区。比如苗子越壮越好,发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想个什么招儿再挽救一下。
当然,他也已经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东西,比如种植间距,比如地垄的最佳高度。再比如,发现下苗时背弓要向阳,方便出果后见光。
大棚里溜达了一圈儿,罗一又去旁边的育苗小棚看了一眼。说道:“位置太低了,通风差,湿气排不出去。明年垫高吧,最少再高出三十公分。”
“嗯,听你的。”于维盛毫不犹豫的点头。
行家一出手,就是有没有。
以前只听着罗一说理论了,今天看着他动手,不管是掐老叶子的手法,还是除苗时的果断,无不说明了这小子绝不是个嘴把式。
于维盛是个善于学习的,巴不得多学点东西。拽着罗一又唠了好长时间,眼瞅着快两点了才喊上吴筱往回走。
回到绿园的地头,第二道膜已经固定完了,孔宇正指挥着大伙儿展开第三道棚膜准备挂绳。
李市长还在,站在石棉瓦简易棚那边,看架势卢健正在给他介绍大棚温控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罗一见用不上他了,便喊来胡洋,让他开着微型送自己和吴筱回安市,顺道让他给王二丫送钱。
罗一和吴筱上车离开后,貌似正在专心听讲解的李市长,不着痕迹的看了眼微型车离去的方向。
嘴上应和着卢健,眼睛里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