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赵弘明对武学势力的态度,早在魏国没有一统之前,魏国境内的武学势力就已经被收归于朝堂。
很多武学势力直接因此而分崩离析,彻底消亡。
五国的诸多武学势力,也担忧自己的武学传承和家族利益会受到损害,于是纷纷联合起来,意图反抗赵弘明的统治。
才平定的天下,又再次动荡起来。
然而,赵弘明并非那些凡夫俗王。
他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天,因此提前做好了准备。
魏国麾下的魏武卒,在他有意培养下整体实力开始不断增长,跟以往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赵弘明的命令下,魏武卒无情地镇压了各大武学势力的反抗。
加上魏国朝堂收编了许多数一数二的武学势力,其他五国的遗留下来的武学势力和世家都不是魏国朝堂的对手。
凡是不满,反抗的都被尽数屠戮。
一时间,江湖上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同时,为了彻底断绝后患,赵弘明决定收缴天下的武学功法。
他下令,让全天下各地武学功法都必须上交到魏国大梁,由朝廷统一保管和传授。
这一命令对各大武学势力而言是简直就是晴天霹雳,釜底抽薪。
他们知道,一旦武学功法被收缴,他们的实力将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许多人加入他们的武学势力,就是奔着功法和修炼去的。
若武学功法都被拿去,并且朝堂还能传授对应的武学,那么他们这些武学势力都将变得名存实亡。
一石激起千层浪。
然而赵弘明的决心已定,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在赵弘明的强大意志下,魏武卒所向披靡,一路横推。
各大武学势力虽然心有不甘,但在魏武卒的威逼下,不得不将自家的武学功法上交。
一时间,魏国大梁成为了天下武学的汇聚之地。
面对越来越多的武学,加上已经收缴的各国皇族的私藏,原来魏国的藏武楼已经没有办法满足。
赵弘明便顺势修建了皇家武库,并设立太学,对天下人开放,允许有志之士加入朝廷后习练武学。
这一举措既能够增强朝廷的实力,又能够笼络人心,可谓一举两得。
在此消彼长之下,经过两年的动乱,那些武学势力终于意识到大势已去,不得不选择归顺于魏国朝廷。
整座天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趋于稳定。
直到此刻,赵弘明终于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武学修炼上了。
在魏国皇宫深处的练功房中,赵弘明正闭目凝神,全身心地沉浸在武学的世界里。
四周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只有他身上的气息在不断地起伏变化。
这五六年的时间,赵弘明的武学修为再一次突破了瓶颈,达到了造化四品的境界。
到了这一步,他深刻地感受到了武道进步之艰难。
赵弘明意识一动,看了眼天道酬勤】武学面板。
上面显示他要进一步突破所需要的经验值已经到了一个极大的数字,没有十几年的时间,不会有任何的紧张。
按照这样的速度突破,接下来再突破可能需要百年多的时间。
并且战力上并没有多大的提升和变化。
赵弘明隐隐之中,察觉出来,他已经快触摸到了这座天下武道的极限。
经过长时间的苦修,他的实力也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很难很难。
可以试试凝练其他几国的传国玉玺了。
传国玉玺,一国之象征,蕴含着深厚的国运。
赵弘明知道如果,将这些玉玺一一炼化,他差不多会将全天下的国运凝聚于一体。
“魏国初代王留下的祖训中,有提及国运可长生,而我在殷国的古墓中看到的却是国运不可长生,两者相互矛盾。”
“再看我祭拜初代王时,产生的国运异常,显然这国运中大有隐秘。”
赵弘明在得到其他各国传国玉玺,并没有立即祭炼,就是出于这种担忧。
现在四五年下来,他的修为已经渐渐触碰到了这座天下的极限,加上神魔兵刃,足以应付各种突发情况,可以试试了。
赵弘明大袖一挥。
三道清光闪过。
在他的面前,摆放着尚未凝练的楚、赵、齐三国的传国玉玺。
这些玉玺各自散发着不同的气息,有的沉稳厚重,有的凌厉如锋,有的则内敛无奇。
赵弘明对这些玉玺的炼化法门都已经烂熟于心,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一一炼化。
他首先拿起楚国的传国玉玺,一手掐诀,催动体内的真意,按照楚国的凝练之法,开始祭炼。
只见一道道璀璨的光芒从赵弘明的掌心涌出,缓缓注入到玉玺之中。
随着光芒的注入,玉玺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原本散乱的气息逐渐变得凝练起来。
赵弘明的意识被拔高,看到了楚国广阔的山河,上面一缕缕国运开始朝着他的身上聚集。
轰!
一声闷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