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二十万大军摧城拔寨,何处不能下?何况是一座已经没有太多兵力,且大势已去的国都。
于是乎,你们很快进入长安,你父亲让你和弟弟率军驻扎在长安城四面,把守要道,控制城防。
之后,你父亲带着一众文武拥立代王杨侑为新天子,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改元义宁。
因拥立之功,你父亲受封唐王,你则很快被封为唐王世子,获准开府自置僚属,权力大增。
不久后,你被朝廷封为抚军大将军、东讨元帅,带着弟弟和十万大军向东攻城掠地,伺机夺取洛阳,但是没成。
于是,你很快回了长安,倒是你弟弟,返回途中设伏,坑了王世充麾下大将段达一把。
返回长安后,新帝杨侑下诏封你为尚书令,这是个高位,实权很大,你非常感谢你父亲,至于天子……不好意思,没记住!
同年,隋朝大臣宇文化及在江都弑杀隋帝杨广,隋运宣告终结!
闻此噩耗,新帝痛断肝肠,且深知自身能力不足以雪耻复仇,因而,不久之后,隋帝杨侑即昭告天下,禅位于你父亲。
你父亲很惶恐,抱着诏书不敢撒手,非要搞什么三辞三让,折腾了许久,终于接受禅让,建国号唐,建元武德。
你父亲称帝后,很快将你立为太子,正位东宫,向群臣宣告,国本已定,再无更改!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你会在你父亲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大唐二代目,延续父亲的施政方针,干好了,冠名唐太宗,干不好?惠帝了解一下!
但很可惜……意外好像很喜欢眷顾你!
大唐立国第二年,司竹一带有盗贼—祝山海,扯旗造反、趁势作乱,自称护乡公,你奉令率军前往平乱。
同年四月,凉州—安兴贵,擒获凉王李轨,率众献河西诸郡向大唐投降,你奉令前往原州接应。
公元620年,这是大唐立国第三年,你31岁,这一年,刘武周被你弟弟击败,逃往突厥。
同年七月,你父亲下诏让你弟弟征讨洛阳王世充,令你率兵镇守蒲州,以防备突厥骑兵南下。
公元621年,胡人酋帅—刘仚成,拥兵数万祸乱边疆,搅得边塞不宁,你奉令率军前往征讨。
很快,你率军到达鄜州,与刘仚成大军相遇,一番交战后,大破刘仚成,斩首百余级,俘虏千余多人。
借着大胜之威,你下令释放胡人首领几十人,让他们回到部落招降其他首领,刘仚成得知后遂与其他首领前来请降。
你见这些部落兵马太多,威胁太大,害怕他们以后再次作乱,打算将他们全部杀死。
不料消息走漏,刘仚成等人逃往梁师都处避难,你很生气,于是下令处死胡人降兵六千余。
公元622年,夏王窦建德麾下大将刘黑闼起兵反叛,被你弟弟击败后,逃往突厥避难。
同年六月,刘黑闼从突厥处借得兵马,杀回中原,祸乱山东,彼时你弟弟正率兵征讨徐圆郎,无暇顾及刘黑闼,于是,作为当朝太子的你,再次披甲上阵了!
当然,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挣军功!
你虽是嫡长子,但是军功显然不如你弟弟大,这正常,你父亲的军功也不如你弟弟,概因你俩都是后方坐镇,指挥全局的。
本来,不说你弟弟麾下那些大将,就是你的东宫臣僚,如薛氏兄弟等人也是骁将,外出征讨已然足够。
但却架不住王珪、魏征等人疯狂建议啊,你想着你是嫡长子,上有父皇满意,下有文武拥戴,弟弟军功再高又能怎么样呢?国本已定,难道还能有什么意外?
对,没错,就是意外!魏征、王珪表示非常担心,两人非常明白,人性本质就是欲求不满。
秦王李世民这些年里奉命四处征战,军中威望已经高得不可思议,如果再放任下去,等到他升无可升、赏无可赏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瞄上太子……甚至是皇帝宝座。
这无关于感情,只在于人性,就算秦王念着兄弟感情,他手下那帮杀才也会把他推上去的。
你沉默了,无言以对,无言反驳,确实,感情会淡去,人性却是难改,隋朝杨勇、杨广兄弟的事情并没有相隔太久,怕的就是,有人照抄作业啊!!!
你听了文臣的建议,立刻上书请求征讨刘黑闼,你父亲对此并无反对,显然他也担心夺嫡事件的发生,你能出去积累军功,他还是很乐意的。
很快,你带着四弟李元吉出征了,同年十二月,你于魏州大获全胜,擒斩刘黑闼,山东宣告平定。
回朝后,为加强军事实力,你私下招募骁勇之士两千余,屯守东官左右长林门,号为长林兵。
同时,你听从臣僚建议,积极拉拢后宫妃嫔,嗯,枕头风的能力不可小觑,史称:曲意事诸妃嫔,谄谀赂遗,无所不至,以求媚于上!
虽然,你可能、也许、大概不需要枕头风相助,因为你父亲对你很满意,不然也不会刚称帝就立了你为太子,而不是年少英才李二郎。
严格来说,结交后宫嫔妃并没有为你带来多少好处,因为在这同一时间内,秦王妃长孙氏也在结交后宫嫔妃,所以,利益没得多少,污名倒是获得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