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阻止这场立太子。
然而,韩非和李斯得了嬴政的指示,又岂会不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
他们二人,今日对外界的表象。
可是要联手对抗嬴政啊。
一个区区的胡亥,还不被他们放在眼里。
胡亥此话一落,高台上的嬴政还在沉吟。
韩非身后的尉缭就已经站出,看向嬴政话语铿锵道。
“陛下,我大秦以法理定天下,律法至高至上,天子犯法仍与庶民同罪!
“我大秦,不信神,没有迷信,那就需要考虑所有现实问题。”
尉缭此话,就差明着说,怕嬴政哪一天突然驾崩了。
高台上的嬴政脸色有些阴沉,仗剑而立,但依旧没开口。
胡亥猛地转头看向尉缭,怒目而视。
“大胆!你在咒父皇吗?!”
尉缭深深躬身,弯腰成了九十度。
“十八公子殿下,臣岂敢诅咒陛下?
“臣,也只是为了大秦思量。”
胡亥气得面皮发抖,整个人都怒火喷涌。
而这时,也在终于有一人站出来,帮助胡亥。
那是扶苏老师淳于越。
淳于越跨前一步,拱手看向高台上的嬴政。
“陛下,我大秦虽以律法立国。
“然,乱世当讲法,法无情,能定乱世。
“可,而今我大秦一统东州,天下太平,无情的法来治国,就有些过于严苛。
“臣之儒家思想,太平盛事,当讲礼。”
淳于越的反击就比较高明,从大秦的根本制度来说事。
比起胡亥的无能狂怒高明了太多。
他这两句话,甚至都引起了扶苏的共鸣。
扶苏也上前一步,为自己老师站台。
他对太子之位倒是没什么不甘,因为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然而,扶苏却对淳于越这番话很心动,这是他的思想。
“父皇,依法治国,确实太过严苛,会导致百姓哀声哉道,民不聊生。
“而以礼治国,能让我大秦成为大唐那样的礼仪之邦,受全九州敬仰。”
扶苏和淳于越两人这一番话,直接巧妙地转移了问题。
从原本的立太子一事上,转到了大秦的根本制度。
并且,淳于越的偷换概念,还说的十分又理。
不过,他们都忽略了嬴政最根本的想法。
大秦一直以来,强大的核心是什么?
依法治国,功勋爵位制度!
没了这两个核心,大秦必亡!
虽说,功勋爵位制度也有弊端。
那就是大秦必须要有一直解决不了的目标与敌人。
这才能将这个制度发挥最大作用。
但是,此时可不是天下太平之景啊。
要改革这一制度,怎么也要等大秦一统九州再说。
所以,二人的这种儒家思想,就让嬴政打心底里地厌恶。
幸好,淳于越该庆幸。
庆幸这是在九州,大秦如今只统一了一州之地。
这要是在历史上那个大秦。
淳于越,怕是有得说出来分封诸侯的提议。
到时候,他和扶苏都得上嬴政黑名单。
不过即便如此。
此时的嬴政,也对淳于越充满了厌恶。
连带着对扶苏观感都不怎么好。
扶苏虽然有才能,但就是太容易动摇,没有自己的主见。
在这一点上,他比胡亥都不如,差远了。
胡亥还知道关键时刻,自己替身而出,不去听赵高的话呢。
可扶苏呢?
只懂得忍让,随从。
从不主动发表意见。
这是嬴政看不上扶苏的一点。
然而,高台上的嬴政并不用开口。
大秦,而今可是有两位法家大能位列三公!
李斯和韩非,任何时候都可以是敌人。
但一旦有人要动摇大秦法理制度,那二人绝对会联起手来,先将那人干掉。
这不。
一听要以礼仪制度动摇法制。
李斯就坐不住了。
身为丞相的他跨前一步,看向扶苏与淳于越。
“长公子殿下、淳于越大儒。
“依臣所知,大唐之所以名声强大,一是因为大唐之强,为九州
“二,是因为大唐繁华,文明崇高。
“而这些,根本缘由都不在于礼。
“礼,是锦上添,并非根本。
“大唐之所以强,也是因为法制的存在。
“唐皇李世民曾有一句话,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刚才尉缭也曾说过。
“所以,我大秦的根本,不可动摇!”
李斯话语铿锵,决不允许有任何人挑衅法制。
扶苏和淳于越被噎了一嘴,直接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淳于越脸色涨红,有种我儒家在大秦施展不开的感觉。
而此时。
看着李斯直接出手,将淳于越伸出来的手斩断。
赵高忽然神经一跳。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
这段时间,韩非和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