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经理蛮有危机意识的,当即认为自己必须要向外扩张出去。
目标就是安徽。
安徽其实也是一个存在感不是很强的省份。
只能说和江西有的一拼。
说安徽,大家就会想到合肥。
想到合肥,就想到“合肥十万送人头”的梗。
玩梗归玩梗,安徽的经济确实是拉胯。
发展情况其实是和散装江苏的情况十分类似。
他不是一种法国模式。
这就导致了这个省的民航业无法发展起来。
玩民航,都是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
八十年代需要几千万。
九十年代已经飙升到几个亿。
如果打造纯正的波音或者空客机队,十个亿打底。
基本上,航空业和这种散装江苏模式的省份,直接无缘了。
同样,其它航空公司要进入这些省也很头大。
因为汉阳飞合肥,无法满足足够的利益。
或者说,一个合肥不足以代表一个安徽。
湖北就不一样了。
90年,汉阳市的GDP占全省百分之七十。
这等于你抢了汉阳机场的民航航线,就等于抢了湖北的整个航线。
剩下的都是小地方,都只能靠补贴过日子。
同样,飞成都,飞长安也是一样。
一个城市,吃光了所有资源。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地级市和省会的居民收入差距巨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汉阳航空这种小航司去抢安徽全省的航线,估计够呛。
如果让东航来,纯粹没有兴趣。
他们更喜欢考虑多开通去超一线大城市的航班,尽可能的增加航班量。
比如省会飞首都的航线,这绝对是要抢着竞争。
最西边的三个省会除外。
兜兜转转,这活就落到了大众航空。
这种主打廉价和支线航空的混合航司,特别适合飞二线城市。
而且杨杰是客货运混合经营,还投资自己的基地。
大不了,基地收费便宜一点。
这样就保证了航空运营不会亏钱。
而基地收费可以通过其它的商业行为,慢慢的补充这个损失。
南航不行,他是飞干线的大航司。
每次申请北上的航线,都会受到阻击。
于是,低调发财的大众航吃了河南、湖南、江西、半个浙江、贵州,以及半个新疆。
大家都毫无反应。
双方定位的档次不一样,不能相互比较。
汉阳航空,就这样被层层包围了。
两个星期后,汉阳。
程经理在汉阳合肥通航仪式上不断诉说着汉阳航空一路上走来的艰难。
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坚持不懈,破开层层阻力,迎来了美好的明天。
不怕苦、不怕累,这才是最光荣的。
在二十一世纪,有一句网络名言。
“不要歌颂苦难,苦难不值得歌颂。”
有道是,“比待遇,越比心胸越窄;讲奉献,越讲境界越高”。
这种言论,在网友看来不可理喻。
这就是,给最少的钱,骗员工干最多的活。
事实上,汉阳航空对飞行员的压榨简直达到了极限。
8架飞机,硬生生的开出了12条航线,至少16个航班。
同一架飞机,可能一天之内需要飞2-3次的航班。
尤其是在开头汉阳到合肥的航线时候,两架年迈的伊尔14终于歇菜了。
小飞机罢工了,两架波音737的贷款,也还要还。
怎么办呢?
程经理只能通过精神鼓舞法解决。
鼓励员工多多努力,多多奉献。
这不是画大饼,而是所有小公司的通病。
你必须要一个人干多个人的活。
汉阳航空似乎打出了反击的口号,但大众航空毫不在意。
双方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
现在大众航每年需要接收超过3000名学院的毕业生。
新增的飞机数量更加数不清楚。
这种扩张速度,哪个公司比得上?
最有钱的国航都偃旗息鼓了,只有大众航逆流而上,让人看不懂。
看不懂就对了。
现在大部分飞机的造价其实不高。
但你能指望外国资本良心发现给你一个成本价吗?
不可能的。
飞机行业有这样的潜规则,叫杀生价。
就和专卖店衣服一样,标价一千块。
你砍价老半天,给你九百拿走。
你和老板是好朋友,大熟人,八百拿走。
你是这家店的店员,员工内部价,六百含泪拿走。
请问,这里的价格,老板会亏钱吗?
你不知道。
当过制造业的管理人员,才会发现某些东西便宜的离谱。
你敢相信,拼夕夕的9.9元短袖还有钱赚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非常赚钱。
算上邮费,算上推广费用,算上制造成本,依旧有得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