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第111章(1 / 2)

*

夏收过后,情况并未好转。

全国各地灾害频发,包括旱灾、洪涝灾、病虫害、冰雹等等,可谓百年一遇。尤其是几个产粮大省旱情严重,持续了好几个月,一些重灾区几乎没有收成。

据统计,受灾面积达9亿亩,占全国耕地一半以上。其中4亿亩遭受重灾,不少农田颗粒无收。(注1)

粮食供应紧张,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

上面提出,全民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同时,缩短战线,保证工业生产。这么一来,除了一些重点项目,基建都停顿下来了。在工地上会战的青壮劳力,都返回农村抢收补种。(注2)

城镇居民也受到了影响,口粮定量减了。

像田大旺这样的机关干部,一个月减了两斤,按照二十六斤的标准。孙梅英也减到了二十四斤。国家领导人都减了定量,老百姓还有啥说的?

国家对学生很照顾,还是原来的标准。田小苗一个月二十八斤,五一九岁了,口粮标准十九斤。三子刚满六岁,一个月十六斤。

有攒下的存货打底,基本上够吃。

这是生活在稻米区的优势,早稻、晚稻一年两熟,还有蔬菜、油料供应。虽然比不上过去,可也很不错了。

北方就没这么幸运了。

以杂粮、面粉为主食,受灾更严重一些。尤其是农村地区,不像南方物产丰富,一旦遇到大面积干旱,地里可是啥都不长。

靠山村也遭受了旱灾。

田秋山带领社员们抗旱保收,靠着肩扛手提,硬是从河沟里挑水,把庄稼浇了几遍,好歹收了一些粮食。社员们的自留地去年就归还了,也有一些产出。

有了粮食,心里就踏实。

田老汉攒下的东西,总算接上趟了。他跟袁氏很节省,春荒的时候,才拿粮票换了半口袋细粮,偷偷摸摸地吃几口。

田大顺和田大壮在镇子上吃食堂,比村里稍微好一些。

这是各村调集的粮食,除了交给县里的,都在公社仓库里存着。为了节省体力,他们很少回村。偶尔回来一趟,就从怀里掏出几个高粱面饼子,分给娃娃们吃。

许凤莲家人口多,负担重,整天为吃的犯愁。吕秀蓉家人口少,几个闺女都出嫁了,杠子也去部队上了,相对好一些。

晒好了粮食,夏粮征收开始了。

田秋山又苦着脸哭穷,说:“灾情严重,没打下粮食”。社员们也统一了口径,绝口不提产量。反正,山里蔽塞,公社那边没个准信儿。

这么一来,纳粮指标减了又减,多少保住了口粮。

有社员提出来:“食堂不要办了,把粮食都领回家,各吃各的……”

田秋山虽然胆大,可还没大到这个程度。公共食堂是上面定的,先维持现状吧。只是定量得把好关,不能一下子吃完了。

全国人民勒紧腰带,共渡难关。

外贸部门也加大了采购力度,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粮食。这是国家层面的,比以前小打小闹要大得多。

就在这时,米帝国主义又整出了幺蛾子。

米国总统公开访问宝岛,我方发表强烈抗议,并对金门等岛屿发起炮击。对反动派,口头警告是没用的,必须要来真格的。(注3)

国际形势的复杂,超乎想象。

因为意见不同,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了,我国面临着巨大压力。

柳进原看着内参,蹙着眉头。

他想起了自己提交的那份报告,若是继续发展下去,恐怕对国内更加不利。

*

在这种情况下,田小苗迎来了高考。

孙梅英把那只腊鸡砍下来一条腿,炖了一大锅。吃着大米饭,就着鸡肉粉条,田小苗浑身上下都是劲儿。

一连考了三天,田小苗发挥良好。

下了考场,她预估了分数,觉得把握很大。可文科跟理科不同,评卷老师的主观性很强,具体考多少分,得等分数下来。

可现在的规则,考完试就要填报志愿。

这个风险很大,如果志愿跟分数不匹配会挂档,弄不好什么学校都录取不上,而第一志愿尤其重要。

田小苗考虑了一下,第一志愿报了复旦大学经济系,第二志愿报了同济大学经济系,第三志愿报了外国语学院。

文科就这一点不好,可选择的余地很小。

“甭管报啥专业,呆在沪上就好。”

孙梅英长舒了口气,生怕小苗考到了外地。

盛爱龄发挥得也不错,报了外国语学院。

她家经济条件好,赶着困难时期,有海外给邮寄点心、罐头、巧克力。市里有几家友谊商店,拿着外汇券就能买到高级食品,她家一买就是一大包,不带眨眼的。

田小苗也跟着沾了光,吃了人家两块巧克力。

心说,这就是阶层的不同。不管到了啥时候,特权阶层跟普通阶层都不一样。

*

高考结束后不久,又一场危机降临了。

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在华专家。这一举动,涉及到六百多个项目,其中,二百多个合作项目不得不停顿,给经济造成

最新小说: 量子毒素 霸总被病弱金丝雀逼疯了 我小猫咪熟知剧情[快穿] 吃个瓜,怎么就爆火了? 视线回避是心动的开始 当年不肯嫁东风 科举完后捞哥哥 救命!我被8080了 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她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