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第123章(2 / 3)

依赖进口的历史。还有兰新铁路全线通车,形成了贯穿东西的大动脉,为边疆建设和国防巩固提供了有力支持。(注3)

而这一切,都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咬紧牙关创造出来的。身处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悲情可言,唯有奋发图强。

工业在发展,农业也在进步。

就在这个冬季,农田水利建设掀起了热潮。

临水公社集中青壮劳动力,投入到了水库建设中。靠山村也派出了一支战队,参与其中。开凿石头、修理堤坝,热火朝天,干劲十足。

直到“春节”前夕,才歇工。

田大旺一家回老家过年,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变化。

道路修整了,平坦了不少。河沟里架起了水车,修了引水渠。田间地头打了机井,买了柴油发电机和抽水机,用来灌溉。拿田秋山的话说:“蓄水储水,旱涝保收,就不用为粮食发愁了……”

家里一切都好。库里有粮食,爹娘身体硬朗,没什么可担心的。

在老家住了三天,田大旺一家就返程了。

对孙梅英来说,家乡已经很遥远了。若不是有爹娘健在,没有一点想回来的意思。她想去探望江队长和余□□,可时间紧,不顺道,只好搁下了。

五一和三子对老家很陌生。如果不是父亲经常提起,恐怕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田小苗呢,明年就要大学毕业了,回乡的机会越来越少,借着寒假回来看看,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一路奔波,回到沪上。

孙梅英把带回来的山货分了分。

有柳大哥的,有进军的,还有老何家的。

“小苗,给你何伯伯家送过去?”

“娘……”

田小苗摇摇头,说啥都不肯去。

孙梅英只好自己跑一趟。

心说,又不是送礼,联络一下感情而已,脸皮咋这么薄呢?

田小苗不是脸皮薄,而是不想见曹玉英。

曹玉英对她太过热情,让她觉得不自在。再说,也不想跟何有慧照面,娇里娇气的,让人腻歪。

赶着去部队大院,田小苗二话不说,就跟着去了。

柳进军对家乡很关注,问了好些事儿。本来,他想跟大旺一起回乡,可孙玉华怀孕了,只好往后推延了。

说到怀孕,是个意外。

孙玉华有点不好意思,跟孙梅英咬咬耳朵说:“本来没打算要的,不小心有了,就留下了……”

“玉华,你还年轻,多生一个挺好的……”孙梅英哈哈笑着。

“梅英姐,我都三十二了,不小了……”

“玉华,可不管这么说,瞧瞧大姐都四十了,还觉得挺年轻的……”

孙梅英性格开朗,看着不过三十岁,保养得还不错。

她想起生三子的时候,正好三十一。

小苗说:“娘,不能再生了,不然,老得快……”

她跟大旺就没再要娃娃。

现在提倡计划生育,宣传口号是:“一个不少,两个刚好,三个多了”。可提倡归提倡,日子好了,还是想多生几个。

说到计划生育,早在1956年节育委员会就成立了,采取的是动员方式,在观念上加以引导。

田小苗心说,人口计划早就有,哪跟后世说得那样,不加节制的生娃娃?甚至把人口增长过快,作为抹黑这个年代的手段之一。

观念是逐步改变的,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在鼓励女性就业。

城镇职工忙着上班,自然没那么多时间生孩子。可即便如此,家里五六个娃娃的大有人在。而农村更不得了,为了多几个壮劳力,都是可着肚子生,七八个娃娃的都有。

*

金陵城那边。

军校没放寒假,学员们都下到基层实习。柳冬生去了某海岛,封闭一个月。大年初一在岛上过的,包了饺子,很热闹。

柳进原外出开会,脱不开身。苏红霞在医院值班,顾不上回来。而梅子念高三,忙着复习功课。只有小梅嗷嗷着,要回沪上探望外公外婆。

孙梅英寄了一个包裹过去。这是家乡的土特产,一点心意。

“春节”就这么过去了。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开始了清理整顿。

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清理账目、仓库、财务、工分,鼓励县、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参加劳动。城市厉行增产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反对贪污盗窃、反对官僚主义等等。(注3)

这是上面下来调研发现的问题,很有必要。

这么一来,粮店里要核账,孙梅英加班加点,忙得脚不沾地。田大旺也忙着开会、调研、写报告,一点空闲都没有。

相比起来,田小苗算是轻松的。

看书学习,做做家务,督促五一和三子写作业。

开学那天,正好是农历二月初六。

田小苗迎来了十九岁生日。她穿着红方格外套,挎着书包,胸前别着一枚校徽,青春洋溢,神采飞扬。

走在校园里,迎面撞见了何有才。

“田小苗……”何有才打着招呼。

“何有才……”田小苗点点头。

他们是好朋

最新小说: 末世:开局觉醒SSS级天赋雷电法王 带着美人鱼闯末世[快穿] 重生年代,福气包在厂区吃瓜看戏 小祖宗是马甲少女 重生七零:嫁了个傲娇汉子 瑰步舞余生 神衍之灾 被偏执神明盯上,娇软人类杀疯了 天歌行 我是赵括,最喜欢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