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往香鼎里撒了把旃檀香, 驱一驱细雨过后屋内缭绕不尽的湿意。
她将温玄宁揽进怀里, 耐心且温和地说:“我是你的姐姐, 这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事,玄宁, 你不要怕,什么都没有变, 还跟以前是一样的。”
这话在过去几天她说过无数遍了,都是当时说完了好一阵儿, 过后温玄宁还要闹。
可瑟瑟还是一遍又一遍地说。
他们男孩子也会有心里不安的时候,就像小时候的沈昭, 总怕被丢下, 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对他们不耐烦,那只会加重他们内心的煎熬,让他们更加难受。
瑟瑟抚着温玄宁的头哄劝了一阵儿,他渐止了抽泣, 哑声道:“姐姐, 其实我是害怕。娘说等明年大考之后,不管我能不能考到功名,她都会给我在朝中谋个官职, 她说这几年我书读得差不多了,够用了, 该跟着她学些正经本事了。”
瑟瑟道:“这是应该的, 男儿志在四方, 你不能总像个孩子一样缩在母亲羽翼之下。”
其实从前风平浪静时,兰陵公主时常会跟瑟瑟说起她对温玄宁的打算。
虽然身在名利场,但兰陵公主却觉得到温玄宁这儿不必操之过急。这几年是一生中读书的最好年华,朝政计谋可以日后慢慢学,可蹉跎了读书的年华,以后再补不回来了。
这是在为今后一生的仕途打根基,圣贤书中的道理若能领悟透彻,是可终生受用的。
且玄宁和那几个皇子是不一样的。储位争夺日益激烈,身为皇子必须尽快强大,他们没有慢慢成长的时间。但玄宁不一样,他有母亲护荫,有飞不了的勋爵可继承,大可以将路走得扎实平稳些,在该读书的年纪读书,该为官的年纪为官。
她兰陵想要的儿子是腹有诗书、从容睿智又不缺手段的贤者,不是小小年纪便一肚子算计、如精似魅的俗鄙模样。
这就是母亲为什么不喜欢晋王沈旸的原因,少年老成,若做不到像沈昭一般沉稳持重,抖机灵过了头,总是难得长辈喜欢。
况且在瑟瑟看来,玄宁虽年幼稚嫩,但根骨天资灵秀,简直就是为官场而生的。
上一回西苑狩猎,他仅凭一根银针就看出了沈昭的计谋,那可是沈昭啊,更难得的是过后还能不动声色,维护双方的体面。玄宁今年才十四岁,能有这样的敏锐和应变,已对得起他身上流淌着的兰陵长公主的血了。
瑟瑟低头看了看在自己怀中吸鼻子、揉眼睛的温玄宁,又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太高看他了,还是这货跟沈昭一个路数,专爱在她跟前装小白花……
她正这样想,忽听温玄宁道:“可是我担心……”
“你担心什么?”
他叹道:“我担心自己诗书不精,母亲又太过厉害。每三年一次大考,及第进士名额就那么些,我要是凭本事上不去,母亲非让我上,那便会占了旁人的。十年寒窗苦读,多么不容易,我不想做这样的缺德事。”
瑟瑟想了想,摇头:“母亲不会做这样的事,你细品她话里的意思,只说要给你谋官职,没说要给你买功名。兰陵长公主还是骄傲的,不会屑于做这等自欺欺人的事。前些年礼部尚书给孙子暗箱运作了个功名,被母亲一通嘲笑,她自己又怎么会做呢?”
温玄宁长舒了口气:“我就是担心,还是姐姐了解母亲……”他话微顿,又想起了当前这复杂的局面,眉梢浮起一抹愁绪,拉着瑟瑟的手,轻声道:“姐,我当初紧追着你,不让你逃婚,是不是做错了?”
瑟瑟唇角轻翘,道:“有些事逃是逃不掉的,你追不追,兴许到最后都是这么个结果。”
她将话说得含蓄至极,可言外之意,就是你没那么重要,影响不了大局,别一整天没个数老往自己身上揽事,且安生点吧。
可这话大约说得太含蓄了,温玄宁没听懂,依旧一副愁眉紧锁的模样,拉着瑟瑟的手长吁短叹。
也不知这小屁孩儿在叹些什么……
午膳过后,两人又说了会儿话,温玄宁说到他们的四舅舅庆王沈兴快要从封地燕州回来了。
庆王这些年也是手握重兵,且跟岐王沈晞关系密切,两人眉来眼去、暗通款曲多年,结党结得很是明目张胆。
温玄宁从兰陵公主那儿听说,庆王还没有进长安,先派了使者入城,不是进宫问安,而是直奔岐王府。
兰陵公主对此很是不屑:“行伍出身的人做事就是糙。”
可是这两个糙人,却多年来屹立于朝局不倒。
瑟瑟突然想明白了,他们不倒是因为皇帝陛下不想让他们倒,皇帝虽然念着沈昭,但更看重局面的平衡。若是他们倒了,朝中只剩母亲一人独大,阿昭根基未稳,岂不彻底就成宗亲手中的傀儡了。
任由他们相互制衡,还有乱中取胜的机会。
只是这种微妙的平衡,迟早会有被打破的一天,到时候又会是何种情形?
正沉思着,忽听外面一阵喧闹,叠踏的脚步声伴着慌张的言语声,如乱石落入静潭,整个公主府都似沸了起来。
温玄宁猛地从藤椅上站起来,道:“姐在屋里待着,我出去看看。”
他去了未多时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