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清一听于文志一下子给矿山拨去一万人,心中顿时大喜。
不过随后他又疑惑起来,现在的滁州,大力开发巢湖农场,人力是很紧张的,于文志从哪里给他弄一万人来?
于文志说道:“人是现成的,这一次蚌埠会战,俘虏了一万鬼子,与其让这些鬼子白白消耗宝贵的粮食,还不如让他们去挖矿,发挥他们更大的作用。”
唐云清就说:“鬼子会好好挖矿吗?”
于文志一笑。
“我会让人建立起集中营,派人监管这些鬼子,要是鬼子不听话或者是偷懒,那就惩罚他们,这样一来,鬼子也就不敢偷懒了。”
唐云清大喜。
“这一招太好了,让鬼子来挖矿,不但可以废物利用,又可以对鬼子进行监管,一举两得。”
唐云清和刘远乐呵呵的离开,于文志立即下令,在矿场旁边建立集中营,让这一万小鬼子云矿场挖矿。
处理完了这件事,谢震霆又走了过来。
“于长官,山城方面的蒋委员长来电,任命你为皖东地区行政专员,统一处理皖东的军政事务。”
于文志一乐。
“蒋委员长这是要拉拢老子啊,不过皖东地区本来就是老子控制的,也无需他在这里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于文志对蒋委员长的意见真的很大。
本来陈辞修的部队是来帮助于文志打鬼子,于文志也将他们当成了友军。
结果蒋委员长却想来个鸠占雀巢,夺了自己的皖东。
自己本来不想与蒋委员长为敌,但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蒋委员长向自己下了手,那自己也不必再听从他的命令。
至于蒋委员长的命令,自己完全可以当成放屁。
皖东是自己从鬼子手中夺回来的,蒋委员长真要想夺走,必然要付出血的代价!
不过显然蒋委员长也知道这一次得罪了自己,所以将进入皖东的各军全都调了回去。
就连51军牟中珩部也让其返回苏鲁交界处。
蒋委员长这样做,就是向于文志表现出一个姿态,他不想染指皖东。
对此,于文志当然不必客气,皖东本来就是自己打下来的,又何必蒋委员长来让,如果别的军队不走,长期驻扎皖东,那于文志也不会客气,直接将他赶走!
好在蒋委员长还算识相,将皖东的部队全都调走了。
他要是不调走这些部队的话,于文志也只能和他们开战了。
虽然兵力处于劣势,但于文志拥有火力上的优势,这一战胜负还在未知之间。
通过这次皖东会战,于文志对蒋委员长也有了深刻的了解。
蒋委员长好大喜功,在不了解前线情况的情况下瞎指挥,以至于丧失了大好局面。
本来51军已占领了蚌埠,结果现在蚌埠又落入敌手,第五十一军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现在中央军都撤出了皖东,留给自己的也算是一个烂摊子。
当然,蒋委员长打了这次皖东会战也不是没有收获,不但干掉了几万小鬼子,还打破了鬼子入侵皖东的计划。
接下来的时间,无论是己方也好,还是敌方也罢,都没有力量再次发动进攻。
就如同正面战场一样,皖省一带也形成了相持的局面。
于文志这个皖东王做的很是舒服和安稳。
不知不觉,已到了冬季。
皖省的冬天虽说没有东北那么寒冷,但是给人一种冷到骨子里的感觉。
特别是巢湖农场方面,经过几个月的建设,巢湖农场已吸纳了十几万人口,建立了大量的简易房。
只是这些简易房都没有供暖设施,农场的人员又缺乏过冬的棉衣,所以,每天都有人冻伤。
在这种情况下,巢湖农场的负责人董时进、郭保林、叶笠一起来找于文志。
于文志的办公室里,三位农业专家坐在椅子上,向于文志汇报着巢湖农场的情况。
三人之中,董时进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回国后,一直在北平大学任教,地位最高,所以,于文志已下令任命董时进为巢湖农场的场长。
董时进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们知道于长官现在也很困难,但是巢湖农场没有足够的过冬物资,包括棉衣,木炭都缺少,住房又简陋,四面透风,这样下去,怕是很多人过不去这个冬天。”
于文志想了想说:“棉衣和木炭的事我来解决。”
“那太好了。”
三位专家立即喜形于色。
于文志就说:“木炭我这里没有,但是我有煤炭,现在已加大了煤矿的开采力度,煤的产量已大幅增加,我会下令支援巢湖农场一部分煤炭,以解燃眉之急。”
“至于棉衣,部队刚刚换装,用掉了库存的棉布与棉花,不过你们放心,我会想办法,绝不能让一个人冻死。”
董时进就说:“棉衣的事我已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只是我需要于长官的配合。”
于文志就问:“你有什么办法?”
董时进喝了一口热水。
“我在康奈尔大学时认识了一个叫罗宾逊的米国棉纺商人,后来,罗宾逊不远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