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工业革命后的必经之路,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及工厂,才能满足各类产业的发展,
当然目前大明的土地完全能够满足农民的耕种,还没有达到匮乏的程度,朱由棷计划在人口达到两个亿以上以及农业产量大幅提升后,再进行城镇化的推进。
虽然工业的发展也意味着污染和资本化,但这一切都是最基本的原始积累,欧洲的资本积累离不开黑奴,真到大明局势稳定的那个时候,朱由棷也不会介意去分一杯羹。
当然这都是后话。
在朱由棷思考的这段时间,马车也行进到了通州地带,这里距离北京城也就不到半天的路程了。
京郊比起武清、河西务又是一番不俗的景象,虽然经历了战乱的侵扰,但这里毕竟是皇家近地,加上一些皇田的品质本就不错,也吸引了更多的农户在此安身立命。
“喝了蜜啦,大柿子!”一位果农正在路边推着小车叫卖着。
朱由棷也吩咐侍卫停下车驾,想要买些刚成熟的柿子尝一尝。
“老伯,这柿子多少钱一斤啊?”朱由棷问道。
“一文两斤,童叟无欺。”老伯说道。
朱由棷有点好奇道:“这位老伯倒是有些文化,竟然知道用成语。”
“哈哈,我那小儿子才是有了文化,他在军队里受到了好的教育,中秋节的时候,他还帮我把这山上果园上的柿子都送到了大沽口的食品工厂,这些都是后熟的一些,
分量也不多,我就拿来散卖了。”老农解释道。
“哦?”
朱由棷来了兴趣,接着问道:“老伯,你儿子是在哪个部队当兵啊?”
“好像是叫第一兵团,具体的我年纪大了也没记清,不过只要是衡王,是陛下手下的兵,就好。”
老伯接着拿出一个柿子递给朱由棷说道:“自从衡王来了北京城以后,咱们这些百姓的好日子也就来了,你也尝尝这熟柿子,真的很甜,就像现在的日子一样。”
朱由棷的心情也瞬间好了很多,没想到在这里居然遇见了一个他的忠实粉丝,听到老农一直夸赞着他施行的这些政策,一高兴,买下了二十斤的柿子。
“若是过段时间,客人若是经过的话,我这里还有柿饼可以买到。”老农指向不远处的山坡说道。
山上正竖立着一个个的架子,而架子上也挂着正在晒干等待结霜的柿子。
“好,有时间我一定来买。”朱由棷回道。
接下来朱由棷并没有再耽搁路程,在天黑前赶回到了紫禁城内。
文渊阁内,首辅刘静轩正在主持内阁会议。
财政部尚书席正久、税务部苏林华、农部尚书薛重阳、商务部尚书袁振磊等人都在积极讨论着商税的问题。
朱由棷一进来他们便要起身行礼,但朱由棷则是摆手示意他们继续讨论。
刘静轩也主动将主位让了出来,接着禀告道:“陛下,今年这两季的商税收入比较之前翻了一番
,特别是钞票通用之后,收税的难度也低了很多。”
“哦,难度降低有何说法?”朱由棷问道。
税务部的苏林华接着说道:“原本各地的税银想要汇入京城,都要进行运输,一些碎银还需要进行融锭,一些火耗也在所难免,但如今只要将税银存入银行,再由统一的账目划拨到内阁的账目就可以完成。”
“哈哈,这下刘阁老你对国债的赎兑可有信心了?”朱由棷问道。
每年六千万两白银的国债,原本让刘静轩感到压力山大,虽然现今的商税提交上来了,但还是远达不到一亿两的收入。
“怎么不说话,难道没有信心?”朱由棷看着刘静轩欲言又止的样子接着问道。
“陛下,目前春秋两季的商税收入也仅有两千万两,按照这个算法的话,一年也只有四千万,即使加上五年后的田税,也达不到一亿两。”刘静轩解释道。
“刘阁老,你也是和我一起经历过苦日子的人,对百姓的疾苦也有一定的了解,那我考考你,若你是百姓,有了钱之后第一件事会去做什么?”朱由棷问道。
刘静轩将自己代入农户的角度思考了一会,才恍然大悟道:“修建房屋?”
“没错,各地经历战乱,百姓们的居所也受损严重,你看看工业品中最畅销的是何物?”朱由棷接着问道。
这次刘静轩也反应了过来,接着回道:“是水泥、砖瓦这些。”
“嗯,为了造
福百姓,这些基础工业品的价格还有税率都很低,这也是商税一时上不来的原因,但百姓们只要解决了这最基本的问题,便会考虑到衣食,这才是税收的大头。”朱由棷接着说道。
实际上这也是朱由棷在京津公路沿路看到的实际情况,一些地方百姓已经靠着积余的钱财去修缮甚至建造新的屋舍,这些消耗了他们目前的收入,但当住房问题解决之后,他们接下来的消费能力便会提升。
看着刘静轩和几位大臣若有所思的样子,朱由棷接着说道:“皇家酒庄,北方煤炭矿物总局以及食盐和烟草局的收入,你算上了吗?”
“这些都是按年来计算的,目前应该还在皇家银行的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