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件事情到底是被平息下去,一面用秦军镇压,一面用报纸主导舆论阵地,几个敌国间谍不得不潜伏起来,不敢有大的动作,随着欧罗巴那里的锦衣卫一封密奏上到军事统计司的房玄龄那里,彻底揭露了这些敌间的藏身地点,到了这里事情就好办得多,直接派锦衣卫抓人便是。
但是叶云一怒之下病情更加严重、以至于无法出席迎回二位考生的典礼。
是的,卢安、常峰终于要回来了。
毕竟抓了欧罗巴的间谍,她们面上也不好看,本身理亏。
虽然欧罗巴也拿锦衣卫说事。
可你没抓到呀?
没抓到就是没有!
于是乎卢安、常峰二人经过安排,在一月份的时候引渡回国。
一月十六日,庆吉城外,二位考生拖家带口地下了马车,十几个人抱成一团痛哭流涕,常峰倒好,卢安是拖家带口的,于谦领着徐达、岳飞欢迎,见到此二人心中一惊。
仅仅五月,原本珠圆玉润的二位考生瘦削得不似人形,跟个火柴棒一样。
心惊之余便是愤怒。
就算看不起龙国,觉得龙国一定会灭,也不至于这样吧?
这件事情听起来很奇怪,但实际上已是平常。
这群人早就不要脸了。
于谦几人不知道的是,这是欧罗巴等西方列强的一贯作风。
君不见巴黎和会龙国代表之事乎?
不说巴黎和会,便是二战时期英法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的时候,也没在乎过捷克斯洛伐克的意见。
慕尼黑协议是英法与德国签订的协议,协议内容是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给德国。
这场会议是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裁决,但是作为受害者的捷克斯洛伐克连出席的机会都没有!
捷克斯洛伐克不是没有派出代表,而是根本不让他进门。
会议召开的时候,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也被带到了会议大楼,但只能呆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坐冷板凳,等待最后的判决。
谁能想象他此时的心情?
自己的祖国在会议厅内任人宰割,自己只能在会议厅隔壁坐冷板凳干看着。
第二天凌晨一时,英法德意四国在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移交德国的协定上签了字。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走出“元首宫”后,捷克政府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
几小时后,捷克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
所谓毁灭你与你何干便是这个道理。
他们这么干也只是故技重施。
很平常的事情了。
二位考生分别安置,倒也没有闹事,比较配合。
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民间始终有些舆论针对二位考生。
只是这次的舆论和以往的不太一样。
倒不是说有舆论有什么新奇的,只是报纸上并没有向以往那般直接发文章压下去,也不知道到底是真没听见,还是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舆论继续发酵,直接影响朝廷议和之事。
原本事情已经很明了了,停战议和嘛,约个一年再打,二位考生都放回来了,你还要怎么样?
于是内阁里再次召开第二次内阁扩大会议,准备琢磨一下细节问题。
“殿下病情好了一些,不过依旧不能亲自理政。”长孙无忌轻叹一声,复又埋怨起诸葛亮来:
“非常之时,不应该行非常之事吗?那件事情就不应该让殿下知道,这下好了,怒火入心,一病不起。”
“胡闹,若真的越过仁王随意调遣兵马,岂不是乱了制度?仁王权威何在?”诸葛亮当即反对:“不说这个,倘若以后有了战事,紧急时刻听谁的部署?”
“自然是仁王殿下的。”
“前线信息传递本就迟缓,倘若我们这里收到消息说仁王被困,连忙调兵去救,而仁王之围已解,后我们一步发出军事部署,那时军队已经开拔,联系不上怎么办?”
“好了好了,吵什么?”于谦起身主持整场会议:“先说要紧的,到底怎么议和。”
“二位考生以及除了张松之外的被俘人员俱已归还,还有什么好商量的?归还二位考生本就顺理成章,据使者所说,先前迟迟不归还乃是担心仁王殿下不想让二位考生归来,所以来迎合殿下,现在殿下主动要求,便尽数送回,倒是让秦桧的算盘落空了。”
长孙无忌继续开口不停,待他说完以后,于谦与诸葛亮皆沉默以对。
眼下难事只有议和,但是长孙无忌只挑大的方面说,细节一点不提,摆明着是让他们开这个口子,又不傻,谁会上当呢。
不过也不能让场子冷下来不是?
诸葛亮当即说起了一件于此不相干的事情:“于大人要不要带着御史台清查一下报纸吧?这几期的报纸你们也都看了吧?以往报纸上从未有过说我们中了妖邪,而现在不知道是谁发了一篇,明明白白地刊登在官报上,莫不是敌国间谍混入了六部?”
“这不很正常吗?朝廷里想和的多,想战的也不少啊。”长孙无忌言语间有些嘲讽道:“先前战时,那些主和派很是动感情,显得主战派无力抵挡,现在开始议和了,这些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