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体恤(1 / 2)

【再举个魏徵进谏的例子。贞观二年,闻大唐之名,高昌使臣入朝,西域诸国也欲遣使贡献这对于历朝历代来说都算是好事,也是让皇帝高兴的事对吧。李世民自然也不例外。可是,按照规矩,他国入朝进贡,那也是有相应的接待流程的,如今天下百废待兴,国库空虚,哪有这样的闲钱招待人?】

【魏徵立刻上书劝谏,以为此举劳役使者途经州县,劳民伤财,于国不利。不过,魏徵也补充,遣使朝贡大可不必,若是商者前来,互通有无,那是相当可以的。不得不说,魏徵之才,通情达理,知民之苦,也能站在百姓的立场为百姓考虑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在是不可多得之才。】

【同样不乐意让他国来朝贡的事朱元璋也干过,但是初衷却不算都一样,同样是不想劳民生财不假,但朱元璋下了海禁,是不许贸易的,这对各国百姓来说都不是好事。对于有意和大明往来商贸的人就更不是。通过朝贡而促进商贸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促成边境不安。反观魏徵却知欲边境安宁,就要互通有无,商通了,国是不是来朝贡也就不重要了。重点在于所推行的政策最大得利的是不是百姓。】

朱元璋!!!这个事,这个事.…

秦始皇半眯起眼睛,商贸一事要怎么说呢?

对于大秦来说,大秦最大的问题就是匈奴,而如今的边境有大秦数十万大军守卫,匈奴想犯大秦,断不可能。但很显然不可能一直保持边境安宁的,既然如此,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启动商贸一事?这一点应该让人探一探。

秦始皇心里默默把此事记下。

刘邦听着的反应就显得有些冷淡, "商贸对大汉来说不是时候。"

吕雉不吱声,不可否认的一点时,刘邦在大局上从来不是那分不出轻重的人,吕雉须得向刘邦学习。

刘彻听到商贸二字,冷哼一声道: “对他国不懂规矩的人,就该把他们打服打怕,打得他们永远都不会再想犯我大汉边境。朝贡也得按我们的规矩。"

所谓的规矩是什么,就不必细说了,暂时刘彻不认为需要考虑。

杨坚捏紧了手,突厥,突厥之患他未必不想解决,但现在突厥已经臣服,再一次大举兴兵,于国不利。

与突厥的商贸,他得问一问是怎么样。

李世民两眼放光的盯着魏徵道

: "朕遇魏徵,连后世都羡慕不已。"对的,李世民很是骄傲!

他不值得骄傲吗?咱就问自古以来,有哪一个谏臣能像魏徵一样进谏多年都被帝王接受的?李世民不仅为魏徵而骄傲,也觉得那样的自己真是太好了,嗯,他要做得比天幕说的更好!

魏徵面露赧色,不忘拍马屁道: “臣得遇陛下,后人更是羡慕。”

这番话道出了多少为臣之人的心思,说得一点都没有错,他们羡慕,相当的羡慕,怎么他们就没能遇到一个唐太/宗!

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正是如此。

【听了那么多魏徵的谏言,有人以为魏徵就是一块臭石头,又硬又臭,更是不懂得变通的人。毕竟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谏臣不都这样吗?可魏徵并不是。至少在魏徵看来,纵然是君臣也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在向唐太/宗论起用人的问题上,魏徵提出扬长避短的思想。 ”因材以取之,审其能而任之,用其所长,舍其所短”。魏徵很清楚的知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一直以来,魏徵都向李世民主张“因其才而取之”,要扬其长而避其短,不能因其短而掩其长。】

秦始皇一愣,这样的取才之法也行?

刘邦可就认同无比了,这人哪有完人,又不都是圣人,一味对人苛求的后果是无人可用。用人用人,会打仗的让他去打仗,会生财的让他去生财难道不是很好。

真要是用了一个个没有任何问题的人,那得多愁人?

毕竟刘邦自己毛病都不少,瞅着所谓的圣人在他面前,他得多难受。有毛病好,或多或少的毛病更能说明那就是个人,而不是圣人。

【想想后世对人才的要求,那真是把人逼成圣人了。但凡有那么一点小错就无限放大。当然,这里头也跟当皇帝的不能知人善用有关。不过,魏徵虽然提倡用人须扬长避短,但同样也提出赏罚分明,不徇私情的原则。小毛病能容,触及国法的事绝对不能容。所以当初李世民为党仁弘求情,要不是李世民以自身向天请罪,最后又下罪己诏,魏征肯定不愿意李世民徇私。】

【同类的事,嗯,贞观三年,曾为秦王府幕僚的濮州刺史庞相寿因贪污罪被免职,却请求李世民宥免。李世民答应了,并且赐绢一百匹,还命他仍任旧职。魏徵一听立刻进谏道: “今以故旧私情,陛下赦免他的贪污之罪,更加以恶赏,还让他继续提

任濮州刺史,陛下幕府之人何其多,若人人都像庞相寿一般贪污以自足,陛下都要赦免又奖赏?而且放过乱法之人,天下遵纪守法的人,他们还会觉得天下仍需要守法吗?陛下是让国法无存?朝廷威严丧失?”】

【以小见大,李世民是个感性的人,也是个念旧情的人,魏徵看懂了李世民的为

最新小说: 霸总被病弱金丝雀逼疯了 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视线回避是心动的开始 当年不肯嫁东风 科举完后捞哥哥 救命!我被8080了 量子毒素 她真漂亮 我小猫咪熟知剧情[快穿] 吃个瓜,怎么就爆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