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意出得好,作为一代明君的汉宣帝岂有不采纳的道理。观冯嫽谈吐不凡,颇有远见卓识,当即封冯嫽为正使,谒者竺次、期门甘延寿为副使,命他们再次出使乌孙。如果说之前的冯嫽在西域各国所代表的仅仅只是解忧公主,从这一刻起,她是真正的代表大汉。】
【冯嫽抵达乌孙,召乌就屠到长罗侯常惠的驻地赤谷城宣读诏书,立解忧公主之子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并赐印绶。自此,乌孙国归降成为西汉属国。这就意味着汉朝统一整个西域。汉朝为大小昆弥划分地界与及人民,大昆弥六万余户,小昆弥四万余户。】
哎哟,汉武帝听到这儿眼睛都亮了,这汉宣帝虽然不确定是他哪个孙儿,但相当干得漂亮,真是个好孩子!
乌孙之国,最终也将归于我大汉!
【乌孙国就此分而治之,值得一提的是,《汉书》在这一段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然众心皆附小昆弥”。也就昭示着日后的乌孙将再起动/乱。汉宣帝甘露三年,解忧公主的大儿子元贵靡、小儿子鸱靡先后病死。元贵靡其子星靡即位。此时的解忧公主已然是年近七十的老人,也希望可以再归故里,落叶归根。故上书汉宣帝,希望能在生前回宫,归葬在汉朝的土地上。】
【如此要求过分吗?自然是不过分的。解忧公主自嫁入乌孙以来,为大汉联合乌孙,控制乌孙,助大汉收服乌孙。乌孙已然归附大汉,这样一个有功于国的公主,不过是希望回到故国,安居晚年,葬于汉朝,汉宣帝岂有不应之理。着派人将解忧公主接回长安,并以公主之礼照顾解忧公主的饮食起居。】
【两年后,也就是汉宣帝黄龙元年,解忧公主病逝,以公主之仪安葬。值得一说的是,当年解忧公主回到长安时,身边跟随着三个孙辈,虽无姓名,在她死后也为她守护坟墓。且解忧公主回长安时,从行人员中没有冯嫽。】
实话,秦始皇的关注点在于,这解忧公主七十了,年近七十,这么高寿吗?
对,他又想到了沈悠说过他的寿命,不比不知道,一比秦始皇能高兴得起来都有鬼!
不过,也亏得这位解忧公主高寿,否则断不可能将乌孙弄成大汉的附属国。大汉也是好福气,能得一位公主费心为大汉经营谋划数十年,从来没有松懈过。
不对,可不只一个公主,还有一个冯嫽。如果说解忧公主于大汉有功,冯嫽至少也得占据一半。果然,手里有能干的人,凡事都能事半功倍。
秦始皇又酸了,他缺人,他缺人!
吕雉昂起了头,女子,谁敢说女子不如男,看看这位刘解忧公主和冯嫽,谋划一国,这些功劳比之那些个在战场上征战的人差了吗?
应该说但凡男人不是想把女人困在方寸之间,于战场之上,女子也绝对不会逊于男人。
沈悠说过,吕家的男人是靠不住,可是吕家的女人可靠对吧!
行,她自己都是女人,感受到全天下的男人对女人的恶意,本来若非吕家那
些女子自己有这个心(),
?()_[((),
如果她们自己都愿意了,吕雉有什么理由拦着不答应?
【解忧公主是汉朝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也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之一。她为了大汉的开拓,不计个人利益和得失。毕竟,作为一个罪王之后,一家子都成为罪人了,还有人死在汉帝手里,就这样她都愿意和亲,愿意在和亲之后,没有借乌孙之势,报一家之仇,反而稳固大汉边界的安全,促进大汉统一西域,为大汉和乌孙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国家大义而舍个人恩怨,如此气度,如此功绩,值得后世传扬,也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她。】
已然三嫁乌孙国王的刘解忧听到这一番对她极其肯定的话,岂有不喜之理。她的付出,她的贡献,并非没有人懂,足矣!
【解忧公主虽逝,冯嫽的使命并没有就此完成。解忧公主之孙星靡继承乌孙首领之位,可他生性懦弱,治国无方,再加上有一个更得民心的乌就屠在,致使乌孙局势再起动荡。冯嫽上书请求再为汉使,出使乌孙镇抚星靡。朝廷岂有不准的道理。选派一百名士兵的队伍护送冯嫽第三次出使乌孙。汉元帝又接纳都护韩宣的建议,派高官大吏、大禄、大监金印紫绶,以辅助星靡,使大汉能够进一步控制乌孙。】
【然而关于冯嫽的记载到此为止了,冯嫽因解忧公主之故,活跃于西域,她的胆识谋略,擅长外交的能力,响誉西域各国,加之她以女子之身作为皇帝正式使节,到异邦从事外交活动,在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纵观华夏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史,也是绝无仅有的。可是,她的卓越也因为她是女子,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那么为人所接受,以至于在第三次出使之后,再也没有任何关于她的记载。她的生卒年,她身死之后葬于何处都没有记录。】
【清朝的蔡东藩是这样评价冯嫽的:“锦车出塞送迎忙,专对长才属女郎,读史漫夸苏武节,须眉巾帼并流芳”。“苏武后,复有冯夫人之锦车持节,慰定乌孙,女界中出此奇英,足传千古,惜乎重男轻女之风,已成惯习”。蔡东藩既敬于冯嫽这样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