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真拿过账单,看了一眼,记录得很清楚,字迹很不错,估计此人练过毛笔字,但是记账的方法是用的叙事法,按日期做的记录。
“这账你做的?”
“不是,是我小队里的张定文做的,他父亲是账房,他学过做账。”
“不错。你叫他过来,我有话要讲。“
“行,我马上去叫。“
不一会,樊城就叫来了张定文。
张定文看来很干净,毕竟家里是做账房的,比一般人讲究些,衣服穿的很整洁,没有一个褶子,方脸,中等身材,175左右,一开口,嗓音很低沉,最让李真真惊喜的是,他还会说纯正的官话,要知道,在这个朝代,并没有华国那样要求的人人都讲普通话,所以,这里的人说地方语言的颇多,一般只有家里有人入官才会正式学习官话。
李真真和他浅浅聊了两句,就说到正题:“我觉得你的帐还可以记录得更好一些,你现在记的账,是按日期顺序记录的,比如几月几日买了什么,卖了什么,这样记,可以看到每日的流水账目,但是,如果我要看每样东西的库存情况和赚钱金额,还需要额外再去计算。
我给你说一个记账方法,你试着记一下,按类别记账,不按日期记账。
比如,以棉衣为为例,把买入棉衣的支出记左边,把卖出棉衣的收入记入右边,用右边费用减去左边费用就自动算出赚得的银子。
当然,每页下面要有明细,左边你需要详细记录几月几日买了多少件棉衣、每件多少银子、每次支出多少银子,右边需要详细记录几月几日卖了多少件的棉衣、每件多少银子、每次收入多少银子,这样,左右一对比,我不仅可以知道有多少件棉衣没有卖出去,还可以知道用了多少天将这些棉衣卖出去。
你们不要小瞧了这个周转时间,要知道周转时间越久,就代表你这批货占用的时间价值久,最理想的赚钱方式就是买了之后很快就卖出去,如果占用的时间价值久,那就表示你下次进这种货要减少数量。
同理,其他所有物品都这样记账,左边记录买入价,右边记录卖出价。
所有物品按类别记账后,第一页汇总一个总表,总表下面分别列出各种物品的支出费用和收入费用。”
张定远一听,就明白是县主对他的指点,他仔细地琢磨了一下,这样记录,确实比按日期顺序记录对比更直观。
“县主,我回去把账本重新整理了再拿过来。”
“行,你整理好了拿来给我过目,以后你每隔三天拿账目给我检查一次”。
两个时辰后,张定远就拿着整理好的账目过来。
李真真打开一看,很满意,是个可造之财。
封面第一页写着:
总费用:5100两银子,
支出费用:4919两银子600文,
剩余费用:180两400文。
第二页写着:
总费用=100+4000+1000=5100
支出费用:
1、雨具:13两600文,
2、棉衣、棉被、皮尉:2910两,
3、粮食:230两,
4、人参:620两,
5、山货:325两,
6、药品:580两,
7、红糖、姜:40两,
8、瓜果、蔬菜和肉:100两,
9、熟食:100两
10、总合计:4919两银子600文
剩余费用=180两400文。
这页之后有九页支出明细,全是按李真真的要求记录,以棉衣那页为例。
左边写着支出:
1、棉衣:2000件,每件1两银子,共2000两,
2、棉被:500床,每床1两银子500文,共750两,
3、皮尉:800件,每件200文,共160两。
4、合计:2910两银子
右边写着收入:
1、棉衣:220件自用,1600件每件3两银子,180件每件4两银子,共5520两。
2、棉被:安国公、秦国公各送5床,440床每床5两银子,50床每床6两银子,共2500两。
3、合计:8020两银子
下面写着收益:
8020-2910=5110两银子
因为皮尉还没有卖,但按上面的记录看,就算皮尉不卖,他们就已经赚了5110两银子,这赚钱的速度,让李真真觉得驿站老板的话果然诚不欺我。
“看来这南北商人赚钱很容易呀”。
“县主,货商赚钱要难许多,他们要负担一路行来的住宿和食用费,镖师的押送费,还有给朝廷的税费,扣除这些后,利润不会很高。”
好吧!这样算来,商人赚的确实不多,她是因为没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