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说这个金秋十月最热闹的事情,那自然是电池领域的锂硫电池了。
在川海材料研究所公开了锂硫电池相关的论文,宣称解决了多硫化合物扩散难题和穿梭效应后没多久,米国的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特里萨·阿奇尔教授公开宣称自己的实验研究数据遭遇了盗窃或泄露。
相关的信息不仅有媒体进行了专门采访和报道,并且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数据作为对比。
一时间,整个化学材料界和工业界议论纷纷。
而在随后不久,阿贡国家实验室同样将混合碳钠氮掺杂材料对于‘单斜伽马相硫’的稳定性论文投稿到了《jacs》上,并且将消息通过媒体对外进行了公开。
有收集到了两篇不同研究所公开的论文的学者,‘惊讶’的发现两篇论文的内容和实验数据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全篇总览下来,可以说两者几乎仅在一些实验步骤、仪器以及最后稳定‘单斜伽马相硫’的碳材料上有一些细微的区别。
到了这一步,若要说两者间没有联系,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一时间,不少人觉得即便是川海材料研究所没有盗窃阿贡国家实验室的数据,也至少获取到了他们的研究和方向。
否则两者间的论文不可能相似到这种地步。
但很快,有细心的学者在收集了论文后,将特里萨·阿奇尔教授此前接受采访后提供给《芝加哥论坛报》的实验室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有着一些细致的不同。
这些不同并不算很明显,但却逃不过众多学者的眼睛。
很明显,这一次阿贡国家实验室公开的论文,和此前提供给《芝加哥论坛报》的实验室数据有区别。
比如在此之前,阿贡国家实验室对‘单斜伽马相硫’进行稳定采用的是各种碳单质,如石墨烯、碳纳米管或者碳化合物等材料。
而现在,最新发布的论文中,稳定‘单斜伽马相硫’的材料已经更换成了川海材料研究所中提到过的混合碳钠氮材料。
换种说法,即在对外宣称自己的实验数据遭遇盗窃后,阿贡国家实验室修改了实验方法和流程,并且是按照川海材料研究所此前公开的论文来进行的。
对于这点,学术界并没有什么人太过于惊讶。
毕竟川海材料研究所已经完成了锂硫电池多硫化物扩散问题的解决,阿贡国家实验室按照对应的论文调整实验方向也很正常。
但总归来说,这种调整方式有些过于刻意。
哪怕是阿贡国家实验室能找到对方抄袭的证据,自身的研究落也落入了下乘。
毕竟从现在的行事来看,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反向抄袭他人成果的意味。
因为混合碳钠氮材料稳定‘单斜伽马相硫’是川海材料研究所做出来的成果,这是肯定的事实。
当然,化学界关心的重点并不在这里,撕逼这种事情,吃吃瓜就好了。
化学界关心的重点在于锂硫电池的多硫化合物扩散问题和穿梭效应难题的解决。
这是锂硫电池中最大的难题!
而短时间内,两家研究机构都表明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这极大的刺激到了化学界众多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
很多原本并未做复刻实验的研究机构纷纷加入到复刻行动中。
与此同时,
实验的结果并不算多么的理想,论文中提到的混合碳钠氮材料稳定‘单斜伽马相硫’结晶的效果有,但却远达不到两家实验室公开的论文中数据。
如果仅仅是一家复刻实验室出现了这种问题,那有可能是复刻实验本身出现了问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实验机构复刻出来的实验结构都出现了这类问题,情况一下子就变得诡异了起来,总不能所有的复刻实验都出现了问题吧?
基于这种特殊的情况,化学界的公认看法有两种。
另一种是两方公开的论文都出现了实验步骤或者关键过程隐藏,导致其他研究机构和实验室按照论文复刻出来的结果达不到标准。
复刻实验的结果,一时间再度在化学材料界和电池界掀起了新一波的锂硫电池热度。
从可能性上来说,两者完全都是有可能出现的。
实验数据造假夸大,在学术界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尽管川海材料研究所是那位徐川教授的实验室,但发表论文的终究不是他本人。
至于公开的论文隐藏实验步骤和关键过程,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很多产品或技术,有时候为了获取到更多的利益或者出于保密的方式考虑,会选择只申请部分专利,公开部分技术的形式。
这样一方面可以拿到专利获取授权利益,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保密技术来汲取远超过二十年的利益。
当然,前期是对自己的产品有着足够的自信,自信产品或技术面世后不会被破译。
否则就遍地都是更便宜的仿制品了。
伴随着复刻实验结果的诡异情况,化学材料界和电池界再度热闹了起来。
网络上的吃瓜群众再度掰扯成了两半,纷纷表达着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