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拍摄的话这片子大概就真的会血本无归了。”露西安没有直接反驳诺顿的话,而是首先肯定了剧本的改编想法。
毛姆的这部《面纱》,跟诺顿接触之后她就有补过,跟改编之后的剧本那种带着一丝丝怅然跟温暖的感觉比起来,原著太过冷峻黑色了。如果说改编之后的剧本中女主角虽然一开始不讨喜,但至少有个让人喜欢的男主角存在,可是原著的话,那可真就是没一个好人,男主角刻薄恶毒,女主角毫无道德心理,更不用说令人恶心的男配角了。
一部电影,可以有反派可以有让人讨厌的恶毒配角,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是那么的令人憎恶的话你让观众还有什么看电影的心情?即使是cult电影中的角色还有闪光点呢,《面纱》中有什么?打着女性崛起的旗号,让女主角一再的出轨有意思吗?毛姆把自己在婚姻上面的挫折跟不幸都发泄到了自己的作品里面,但是电影却不能这么恶心观众,所以对于编剧改编之后的《面纱》剧本露西安很满意。
她不满意的地方在于那些对中国过去年代的塑造。虽然她自己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但却听长辈们讲述过,而且也读过历史,《面纱》中的中国跟她印象里面的中国不一样!
而她一点儿也不想要拍出一个扭曲的中国,即使是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
“所以你是指?”诺顿疑惑。
如果不是关于人物塑造的话她指的是哪一方面?
“细节。我记得你是在耶鲁学过历史,所以我假定你对那段历史应该有些研究,那么就应该知道,在1925年的时候,剧本里面的一些东西明显是跟历史相悖的。如果就这么拍出来了,你觉得中国观众会对此有认同感吗?这片子的节奏本来就偏慢,讲述的也是外国人的爱情故事,甚至还是一个外国人来‘拯救’中国人的故事,细节上面要是再偏差的话,那还不如去越南拍摄呢,这样还比较符合事实。”露西安毫不客气的对着剧本喷了起来。
倒不是对编剧有什么意见,他们也是照着原著改编。
可是这种情况在她这里明显行不通,或许西方人会分不清越南人、日本人、韩国人跟中国人的区别,也不了解那个真实的过去,但是在她这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