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挺厚实的,林林总总百余条款,其上还有不少细则解释,不过,细究了去,其实就一条——委任黑水靺鞨联盟酋长大莫弗瞒咄为勃利州刺史,准其自治,必要时,黑水靺鞨当调兵为大唐助阵。
彼此间的义务,基本为零;和议文本的约束力,也基本为零。
但,不管怎么着,北境都算是勉强安抚住了,至于将来是战是和么,那就得看彼此的战略态势而定了。
“能为殿下效力,实微臣三生之幸。”
刘善并未因此而居功自傲,而是恭谦地行了个大礼。
“嗯,卿且请随本宫来。”
尽管刘善绝口不提和谈时的艰辛,可李贤却清楚地知道此事并不容易,对这等有功之臣,重用必然。
“诺。”
刘善完全搞不懂李贤要干啥,但却并未多问,在恭敬地应了一声之后,亦步亦趋地便跟着到了安东都护府的一处库房中。
然后,他的视线第一时间就被一架摆放在地上的古怪器械给吸引住了。
“刘卿,这是本宫所设计的新型麻纺机,昨日才刚调试完毕,效率比之传统麻纺机,可提升十倍以上。”
李贤并未让刘善多费思量,笑着便给出了个说明。
“哦?”
一听这话,刘善的眼神顿时便亮了——丝绸太贵,平民百姓根本穿不起,实际上,此时的大唐百姓家中,每个人的布衣都没几套。
若是这款织布机真能大幅提升织布的效率,布匹的价格必然会因此大降,那,百姓们可就有福了。
“本宫打算以此机在辽东城设立大型织造厂,头一期先召五百女工,争取到明年六月时,将女工规模扩大到五千人以上,若条件成熟的话,亦可在各县成立分厂。”
“所织就的布匹通过海运行销全国,若是运营得当的话,年利当不低于五万贯,但这,并不是关键,真正的关键在于惠及我辽东百姓,此事的筹办,本宫便交给卿了。”
“卿可借此机会,多历练一下,接下来,本宫还有不少项目会陆续展开,卿若能统筹得当,来日,卿便可凭此功绩出掌工部。”
要想拉动当地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上劳力密集型产业,求的不是利润有多高,而是给予大批闲置劳力实惠,这么个道理,李贤当然是心中有数的。
实际上,李贤本来是想大力发展棉花产业的,奈何辽东并不太适合种植棉花,且,此时的棉花也就只在西域有少量种植而已,完全没办法形成供应链,只能等将来他登基后,再去考虑棉花的普及与推广了。
“微臣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似这等利国利民还利己的好事,刘善又哪有不乐意的理由……
十月初五,安东都护府制造局悄然挂牌,刘善走马上任后,迅速组织人手,先行选取了城东一栋被官府没收的高句丽余孽之大宅院作为厂址,并调集一批工匠对大宅院进行改造。
紧接着,又按李贤的指示,成立了煤炭行,在翻新大宅院的供暖系统之同时,顺带着也对各县官衙的衙门供暖进行了翻修,以蜂窝煤取代了柴火、木炭的传统供暖。
标杆作用下,煤炭供暖乃至煤炉的使用竟是很快便成了不少百姓的首选,但凡有条件的人家,无不趋之若鹜。
不奇怪,改造的一次性投入本身就不算太大,煤炭行还给补贴——壁炉、火炕的改造基本上就是成本价,紧急烧窑出来的煤炉更是半卖半送,算个经济账便可知用煤比用木炭要便宜得多了。
在煤炭热兴起后不久,刘善又再接再厉地成立了家木作厂,按李贤所给出的流水线作业方式,紧急培训了不少初级木匠,赶制新型麻纺机。
并在十月中旬时,先期招收了二十名有经验的织布女工,熟悉新型麻纺机的使用,以为下一步的大量招工奠定个基础。
就在辽东的产业布局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京师突然传来了噩耗——与黑水靺鞨的和议文本被武后给驳了。
张大安为此据理力争,结果,不单没能奏效,就连他自己也被武后随便找了个借口贬去了横州。
东宫一系在朝中最稳固的支柱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