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营州官府没反应过来前,悄悄地举家迁往辽东,还真就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这下子,跟风者可就多了,不止是汉民,就连粟特等不少小民族之民都跟着往辽东跑,到后来,契丹族的小部落之民也跑了不少。
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迁入辽东的各族百姓就多达二万三千余,最终,赵文翙与李尽忠等人都抓狂了,严令封锁辽河各处渡口,这才算是勉强止住了这拨汹汹的移民大潮。
同属于安东都护府的西安平(今之丹东)、武茨(今之凤城)、上殷台(今之通化)等毗邻辽东的原高句丽故县百姓可就不似营州百姓那般温顺了,纷纷向当地主政的高藏系官员施压,要求享受与辽东百姓一样的待遇。
可怜高藏穷得叮当响,哪有闲钱去跟风辽东,真就被闹得个焦头烂额,索性狠下一条心,让手下官员全力弹压,为此,打死打伤了不少请愿民众,事情可不就闹大发了?
要知道西安平等各县民族成分复杂,虽说素来穷困,但,民风却是极其之彪悍。
往昔,受高句丽复国思潮影响,可是没少发起暴动,以至于大唐不得不撤回了这些县城的官员委派,全都交给高藏去管理。
但现在,受辽东高速发展的刺激,什么狗屁复国思潮都比不上自身的利益来得重要。
于是乎,鸭绿江西岸诸县百姓纷纷揭竿而起,把高藏所委任的官员全都杀了个精光,并迅速派出使者赶赴辽东城,强烈要求并入辽东。
这,对于李贤来说,真就是个意外之喜。
理所当然地,送上门来的肥肉,肯定得吃。
李贤火速调集官员,赶赴九县任职,并迅速调整了产业布局,将那九个县全部定为麻线、原木供应基地,大修水利,鼓励开荒,各项政策都与辽东等同。
而后又于西安平县打造了一座新的大型麻纺厂,并招募民众修筑港口,以利商贸。
不仅如此,还借此机会迅速扩军,将辽东军的主力部队扩充到了三万步骑,并往西安平县派去了五千步骑,以威慑高藏。
就在辽东欣欣向荣之际,武后又跳出来冒坏水了——这老妖婆以高宗的名义下了诏书,勒令高藏在十天内务必赶到辽东城就职,否则便以叛逆罪论处。
高藏再次上本告病,但没用,武后直接驳回,强令高藏赴任。
走投无路之下,高藏只能狠狠心举起了反旗,率鸭绿江东岸四十县复立高句丽国。
“禀殿下,新罗公主金研新前来求见。”
有着唐休璟的情报体系之支持,李贤自是第一时间便已得知高藏的叛乱行动。
只是,这都没等他召集手下文武商榷对策呢,一名轮值校尉就急匆匆地抢上了大堂。
“宣。”
哪怕是用脚趾头去想,李贤也能猜到金研新肯定是为了高藏叛乱一事而来的,想必不是什么善意。
但,该见还是得见,终归不能让新罗趁乱渔利。
“太子哥哥,小妹刚接到可靠线报,高藏反了。”
果然不出李贤之所料,金研新上了大堂之后,一开口就直奔了主题。
“呵,砧板上的鱼而已,再如何蹦跶,也躲不过当头一刀。”
高藏迟早会反,这,本就是意料中事,李贤又哪会在意那么许多,就算在意,他也绝对不会在金研新面前有丝毫的流露。
“太子哥哥可有何安排吗?”
李贤这等风轻云淡的姿态一现,金研新明显有些意外,眼神扑朔地闪了几下。
“一切都得等父皇诏书下达后,方才能有定论。”
安排?
很简单,养寇自重呗,在辽东未曾彻底崛起前,李贤根本不打算对高句丽用兵,且让高藏多得意一两年也没啥大不了的。
当然了,这等安排断然不能宣之于口。
“好叫太子哥哥得知,我父王闻知高藏造反,深为震怒,特令小妹前来与太子哥哥您协商,我新罗愿举全国之兵进击平壤。”
见无法从李贤口中套出有用的消息,金研新也就息了试探之心思,紧着便将来意道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