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契丹一族已经知错,还请殿下给我契丹一族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求您了。”
李报国也知道契丹一族早彻底将李贤给得罪狠了,要想取信于李贤,难度实在是太大了些。
奈何,就算再难,他也得试上一试,否则,契丹一族就真的没有未来可言了。
“改过自新?行,本宫可以不计较你契丹一族的过往,但,要想让本宫宽恕,那就得按本宫的规矩来,所有族人全部改汉姓,入大唐户籍,分散安置,接受我大唐官府的管辖。”
“能达成这三条,本宫可以既往不咎,除此外,便是本宫打到你们服,何去何从,你们自己选吧。”
这段时日,李贤光顾着应付观风使团了,根本没工夫去关心一下契丹族的现状。
所以,他是真不清楚李报国为何会突然跑来服软。
但,不管是出自什么原因,李贤吸纳少数民族的政策都不会有丝毫的更易——改土归流,否则一切免谈。
“啊这……”
这条件实在是太过苛刻了些,李报国完全无法接受。
“你可以慢慢考虑,来人,送客。”
在没搞清李报国的真正来意之前,李贤可不打算多谈,直接就下了逐客令……
“禀殿下,契丹联盟快撑不下去了。”
在将李报国撵走后,李贤即刻便让人去将唐休璟给唤了来。
结果,唐休璟一开口,就让他为之愕然了。
“怎么回事?”
李贤的眉头不自觉地便是微微一皱。
“回殿下的话,契丹族二月初时,虽说洗劫了大半个营州,所获颇丰,只是,阿史那瓌在败逃回漠南时,又将契丹族老巢洗劫了一空,带不走的,全都烧了个精光。”
“到如今,契丹联盟已是青黄不接,据闻,已有不少族人陆续饿死,所以方才会前来服软,左右不过是想从我辽东弄到些粮秣罢了。”
唐休璟笑着便揭开了谜底。
“原来如此,怪不得李报国那厮会如此卑躬屈膝,有趣。”
搞清楚了究竟后,李贤也笑了,只是,这笑容明显寒得紧——他可不会忘了在与契丹一族数次大战中所阵亡的那些将士们。
烈士的血,绝不能白流!
“殿下,须得小心李尽忠狗急跳墙。”
辽东大裁军后,兵力已明显有些不足,偏偏新军又还没开始换装,如今正是辽东最虚弱的时候,唐休璟难免担心契丹族会再次铤而走险。
“无妨,那厮敢再来,本宫就敢挥军直捣新城,彻底灭了契丹一族!”
李贤却一点都不担心——那所谓的裁军,不过只是做给高宗看的罢了,真要再度征召,也就只一张布告的事儿。
真当辽东花了大代价搞出来的预备役是摆设不成?
“殿下英明。”
李贤既是胸有成竹,那,唐休璟自然不会咸吃萝卜淡操心,称颂就对了。
“卿可让人去契丹、奚族放出风声,就说只要过了辽河,我辽东自会接纳难民,准入大唐户籍,给粮分田,一切待遇与大唐国民等同。”
天赐良机,岂有不趁火打劫上一把的道理。
只要肯归化,人口,李贤可是从来都不嫌多的。
至于是否会有暗桩趁机埋进来么,他一点都不在意——等把契丹一族彻底剿灭了之后,那些暗桩最终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当顺民。
“微臣遵命。”
这个可以有。
要知道辽东这两年多来发展极其迅猛,不止是官办工坊大量吸纳劳力,大量的私人工坊也在不断招人,饶是辽东不断以各种手段吸收来投的人口,也依旧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若不是有大量的战俘在承担着各种重活,辽东根本腾飞不起来……
对普通百姓来说,活着才是硬道理,人都快饿死了,什么民族大义之类的,哪还顾得上啊。
于是乎,当唐休璟的谍报人员将辽东吸纳难民的条件一传出去,大量的契丹民众火速向辽河边汇聚而去,在辽东水师的接应下,蜂拥进了辽东。
李尽忠、李大酺闻讯后,暴跳如雷,各自召集兵马,紧急封锁辽河,并派使者向朝廷求援。
群臣们大多认为两族反复无常,不该予以赈济,却不料武后硬是一意孤行,着令新任营州都督张玄遇火速开仓放粮,以解契丹、奚族之厄。
随着柳城那头的粮秣大量输出,汹汹的流民潮立马就缓了下来,可即便如此,还是时不时有两族民众偷渡辽河。
毕竟谁都看得出来,辽东肯定会一统整个北方,为免遭战乱之苦,那自然是早早投向辽东的好。
就这么着,短短十天而已,涌入辽东的两族民众就多达四万五千余之巨,可对于亟盼人口补充的辽东各县来说,依旧只是杯水车薪而已,根本不够分,各县官府无不为之哄抢。
这,一点都不奇怪,要知道如今的辽东可是到处在大搞建设、
武茨、上殷台等森林资源丰厚的县境,都在拼命伐木,以供应整个辽东之所需。
西安平、卑沙城正在疯狂种植桑木、麻、葛藤等经济作物,而辽东城附近的县则在大踏步地发展各种工坊,各处的人手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