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在京中没少受苦,给个高位,还是必须的。
“陛下,太子是否就定了嫡长子李纯孝了呢?”
见李贤只封后妃,却没立太子,裴炎身为宰辅之首,却是不得不出面确认一下。
“朕不打算立太子,东宫所属机构不久后将全部裁撤。”
太子什么的,在大唐,无疑是最高危的职业了——在原时空中,就没几个大唐太子有好下场的。
李贤可不想再让这等悲剧无休止地继续下去了。
“啊这……”
“陛下,太子乃国本,岂能不立?”
“陛下,臣以为此举恐有不妥,还请您三思。”
……
一听这话,众宰辅们顿时都急了,就连魏思温也都站出来表示反对。
“诸公莫急,且听朕细细道来,朕所言的不立,并非真的不立,只是暗立罢了。”
“这么说罢,朕会令匠人打造一金匣子,内里就藏有朕属意的太子人选之诏书,搁置在皇宫正殿的牌匾后头。”
“若是朕大行了,所有宰辅在齐聚后,一并打开金匣子,与遗诏比对,从而确定新君之人选。”
不立太子,自然有不立的规矩,左右不过是照搬原时空大清的那一套罢了。
“陛下,这、这未免太过儿戏了些。”
郭正一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忍不住便大摇其头。
“或许吧,但,这已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卿等好好想想,我大唐才经三朝而已,就已折了三位太子,朕若不是见机得快,怕也逃不过当头一刀。”
“呵,其实不止我朝,自古以来,太子都不好当,贤,帝王忌;不贤,兄弟争,所谓国本,何其可笑。”
“朕打算让儿子们在成年后都有参与朝政的机会,让他们各自努力表现,无论嫡庶,谁能做得最好,谁就能最终继承大统。”
“如此,朝臣们不知天上哪片云会下雨,自是不敢轻易投靠,而皇子们为了表现,也只能实心办差,优中选优之下,自可保得我大唐江山不致出现误国之昏君。”
大清自康熙帝后,再无夺嫡之惨剧,除了溥仪之外,也不曾出现过昏君,靠的就是这么套暗立太子的做法。
哪怕看起来确实有点儿戏,但,好用就成,直接照搬过来便好,李贤一点都不会有啥不好意思的。
“陛下,若是出现几位皇子都是俊彦,那,朝中怕是少不得会出现朋党之争,这,又当如何解决呢?”
郭正一仔细地想了想之后,还是觉得这等儿戏般的立储办法不是太靠谱。
“卿所言确是有可能,但,也不是不可避免,朕打算立四条规矩,后世子孙都不允许违反。”
“一是后宫不得干政,朕将会让人打造些铁牌,就立下后宫里,无论是太后、皇后也好,宫女、宦官也罢,但凡敢于言政者,一律杖毙,绝不宽容。”
“其二,朝臣不得私交皇子,违令者,免官,情节严重者,杀无赦!”
“第三,不立幼帝,若后世子孙早薨,其子不满十三岁者,不可为帝,当从同辈中选贤明者传之,人选当由朝臣公议而决,后宫不得置喙。”
“第四,外戚不可为宰辅,也不可为统军大将。”
“卿等看是否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么?”
李贤既是敢把暗立太子的办法搬出来,自然是早就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周详了。
“陛下圣明。”
李贤所说的这四条中,除了第三条之外,全都对相权有利,众宰辅们当然是乐见其成的。
再者,众人都知李贤强势,他决定的事情,根本容不得旁人质疑,反对也是枉然。
“嗯,那就这么定了,卿等拟好了章程后,即刻送来。”
这等恭顺的态度就挺好的嘛。
李贤表示很满意。
“启奏陛下,工部尚书王大人在宫门处求见,说是有要事要禀。”
就在此时,一名中年宦官突然急匆匆地抢上了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