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师长,北、西、南三个方向都已发现了叛贼的先头部队,距此已不足五里,兵力都在一万以上。”
四月初四,辰时一刻。
会元城南军营,第二十二师指挥部中。
郭辅明等高级将领们正在吃着简单的早餐,突然,一名浑身大汗淋漓的侦察兵排长急匆匆地赶了来。
“呵,到得还挺快的嘛,命令:各部即刻按预定部署展开,备战!”
敌众我寡,这一仗无疑是场恶战。
但,郭辅明却并不在意,概因他已经尽自己所能做了最周全的部署。
倘若这样还战败,那,只能说是天意使然了。
“是!”
命令已下,陈天朔等几名军中高级将领自是顾不得再吃早饭了,纷纷丢下了碗筷,就此匆匆赶赴各自的阵地……
会元城,在现时代的交州,算是座大城,城中人口超过了五万,若是再算上周边城镇的人口的话,足有十六万之数,其中,华族人数超过了十二万。
只是,城墙却并不如何高大,概因这里原本并不是州治所在——原本的治所在龙编(今之越南河内),是李贤登基后,方才下令将治所转移到了会元。
到如今也就一年不到而已,刺史府暂时还没顾得上修缮城池,也就因陋就简地用着原先的老旧城墙,高不过六米三,宽也就只三米多一点,防御能力明显堪忧。
这一点,不止唐军将士们心中有数,叛军一方同样也如此,所以,三个方向上的叛军完全没任何的顾忌,根本不曾等待主力赶到,就已气势汹汹地展开了三面包抄。
“命令炮兵,即刻开火!”
战阵之道,首重气势。
郭辅明自然不可能放任三路叛军凝聚气势,只一瞧见叛军已进入了己方炮火的覆盖范围之内,立马毫不犹豫地便下了道将令。
“轰、轰轰……”
随着旗语兵发出了信号,三个方位上的炮群几乎同时开火了,一枚枚炮弹呼啸着划破长空,狠狠地砸进了正在紧张列阵着的叛军中。
刹那间,海量的弹片四下横飞,将大批的叛军将士打成了血葫芦,惨叫声当即便狂响成了一片。
遭此重击之下,叛军瞬间就乱了分寸,大量的士兵丢盔卸甲地掉头就跑,那等狼狈状,顿时激得城头的守军将士们全都哄闹开了。
“唐人哪来那么多的火炮?”
不久后,阖伽跋摩率四万度族主力赶到,闻知三路先锋大军尽皆大败的经过后,顿时大惊。
这问题,没人能回答得了他——城中唐军的炮兵编制确实就只一个营,共计有火炮二十七门,其中五百斤重炮九门,轻便步兵炮十八门。
相关消息,早经内应反复核实过了的,肯定不会有误。
那,今早唐军所爆发出的百余门轻重火炮又是怎么回事?
若说炮是从仓库里调出来的,可炮手呢?总不会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吧?
众叛军将领们全都懵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郭辅明耍了个小花招——他将“顺风号”这唯一停泊在港口处的高速巡洋舰上的二十四门五百斤火炮连同炮手一并都借了来。
然后又将原本准备扩编用的所有库存火炮全都调出,分别在三个方向上分别架设了炮兵阵地,事先就设定好了炮击诸元。
炮手不足的问题也好解决——装填手、点火手全部换上民壮,专业炮兵则只负责密位调整。
如此一来,自然可以最大限度地动用全部一百零五门轻重火炮。
当然了,炮击的速度肯定会受些影响,远达不到正规炮兵那两分钟三到四发的水平。
不过,相较于火力密度来说,这么点瑕疵,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怎么办,攻还是不攻?
这么个问题无疑就成了摆在叛军众头领面前的一道棘手难题——炮兵营与加强炮兵团可不是一个概念,这可是质的区别。
若是攻,那,得往城下填进多少将士的尸骨?
不攻,等唐军的援兵赶到,又岂会有众人的好果子吃。
很显然,他们没得选择。
在匆匆商榷了一番之后,最终决定四大部族各自负责一个方向的进攻——阖伽跋摩的度族主攻北城,京族的黎度与阮元武分别进攻西、南两城,而实力最弱的岱依族农德山所部从港口处进攻东城。
这一回,四方联盟明显学乖了,不敢再把大阵往前凑,而是部署在了离城二里半开外处,不给唐军火炮直接狂轰己方本阵的机会。
只是,如此一来,又冒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只要派兵去攻城,那就注定避免不了被炮火洗劫上一通的下场,二是本阵离城太远,难以做到指挥如一,只能完全靠前线将士的临场发挥,支援也难以做到及时。
这两难题完全没任何的解决办法,四大首领商榷了一番之后,还是只能硬着头皮上,只不过将重点攻击的方向放在了岱依族农德山所部负责的东城。
仅有的十几架大型守城弩以及大部分的中型投石机都加强给了农德山所部,指望着他能在最短时间里撕开唐军的防御。
想法很好,可问题是郭辅明又不是呆瓜,怎可能让四方联盟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