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奏陛下,赴战湖大捷,我军经数日苦战,一举全军反贼近八万兵马,贼酋高玉蓉授首。”
八月二十九日,一接到了前线传来的捷报,魏思温第一时间就赶到了春秋殿。
“呵,卿觉得这是场大胜吗?”
捷报,李贤是接了,但却没看,随手便搁在了一旁。
概因具体战况,他早从军情局那头得知了。
说实在的,这一仗打得真就有够糟糕的。
若不是将士们拼了老命,侥幸拿下了一号核心阵地,第十二师连同四万东瀛军团只怕都会被复国军给一锅端了。
“陛下明鉴,个中虽有曲折,不过,好在结果是好的。”
以魏思温的军略水准,又怎可能会看不出这么份捷报大有水分——说什么中心开花战术,其实不过是轻敌冒进,以致于中了复国军的埋伏罢了,这其中,贺万山得无疑得负主要责任。
“自古以来,骄兵必败,这么个浅显的道理,他贺万山不会不懂,可结果呢,还是一头撞进了反贼的圈套中。”
“这回是他好运,可下一回呢?谁能担保我军总能这么幸运?此事绝不能纵容。”
“传朕旨意:王孝杰晋中将衔,贺万山贪功冒进,本该重罚,念其能将功补过,朕就不多计较了,着即免去第十二师师长之职,调兵部听用,所遗之缺由吕顺平接任。”
“另,通传全军,务必戒骄戒躁,踏实练兵,以备西征。”
一战下来,不算东瀛军团,光是唐军两个师就折损了四千多人,教训无疑很是深刻。
在李贤看来,断不能因为打了胜战就这么含糊了过去。
“陛下圣明。”
贺万山为人孤傲,魏思温对其秉性同样很是不喜,在此时,自然不会为其说啥好话。
“回头卿跟礼部交待一下,我大唐与新罗的边界就以鸭绿江、图门江为界,三江平原还须得掌控在我大唐手中为宜。”
尽管已经决定把安东交割给新罗,不过,出于战略考虑,李贤还是决定挖下其中最肥美的一块。
“微臣遵旨。”
这决意,魏思温举双手赞成。
无他,三江平原可是高句丽故地中最大的牧场,将这一块拿下,新罗就难以得到足够战马,自然也就不太可能对大唐构成威胁。
从长治久安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来着。
“启奏陛下,东海舰队急信。”
就在此时,新任兵部尚书李文暕捧着份奏本,急匆匆地从殿外走了进来。
“哈哈……”
接过奏本只一看,李贤情不自禁地便大笑了起来。
“陛下,您这是……”
李贤这等欣喜若狂的样子一现,魏思温难免有点懵。
“好事啊,朕开春时派了刘秉南率一支分舰队前去搜寻新大陆,原本也就只是想着姑且一试罢了,却不曾想还真就被刘秉南找到了。”
“如今,分舰队已回到了温州港,随船带来了大量的财货,更有不少朕所急需的良种。”
“这其中,有一物称为玉米,亩产可高达两千斤左右,大江南北乃至辽省皆可种植,还有一物称为番薯,亩产更是可高达六千斤以上,再有一物是花生,亩产七百斤上下。”
“有了这么些作物,我大唐将永无缺粮之虞了。”
李贤是真的很兴奋,就差没手舞足蹈了。
“陛下,真有这等良种?”
饶是李贤说得个兴高采烈,可魏思温却是不太敢信。
要知道目下水稻、麦子的亩产最多也就只二百四十来斤左右而已,还得是上好的良田,否则的话,根本达不到这等产量。
“那是当然,这么些作物用处可大着呢,不单味美可果腹,更能榨油,还能当零食,嘿,等朕把这些植物种了出来,卿便能知晓了。”
“拟招,让刘秉南即刻率部将所携带回来的财货并良种都速速押运来洛阳,不得有误!”
有了良种,又据有了南洋,大唐的建设也就能走上快车道了,但消花个几年时间去推广良种,大唐人口数量肯定会迎来一个井喷期。
到那时,移民美洲也就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陛下,大喜,大喜啊。”
这才刚把魏思温与李文暕打发了开去,都没等李贤批完一本折子呢,就见刘善已满脸堆笑地赶了来。
“哦,喜从何来?”
在搁下了笔后,李贤有些好奇地瞥了刘善一眼。
“臣算了算,喜事有五。”
“其一,仰仗着蒸汽机之力,陛下所设计的车床、铣床之样机都已制造完成,经检验,已可车出合格的零部件。”
“其二,经公开演示后,不少棉纺、麻纺厂已订购了我制造局新推出的生产线。”
“其三,经我制造局冶金工坊的不懈努力,已找到了炼制钨钢的合理配方,不日便可投入生产。”
“其四,石蕊试纸已试验成功,将于近日内大规模生产,找出无烟火药的最佳配方已不存在技术难点,只消多番实验,年内或许便可定型。”
“其五,雷管已研制成功,我制造局已成功以此起爆了黄色炸药,威力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