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灶房与西屋只隔一墙,小老鼠出来后就溜着墙边来到姜妙妙脚边。
小老鼠扬着两颗小黑豆眼,朝着姜妙妙邀功般吱吱了一通,姜妙妙便满意的轻摸了下它的鼠头,小老鼠好似受到夸奖一般,吱吱叫的更加兴奋,然后才抖着四脚跑走了。
就不信破房子里没有老鼠,这不就是?
不过她倒不是通鼠语,只是精神力可以控制生物,自然也可以由此知道他们的想法,植物也亦然。
姜妙妙看着西屋,噘了噘嘴。
等等?
噘嘴?
她怎么有这么幼稚的行为了,她应该冷笑才对,哼,等死吧你们。
她勉强压下噘起的嘴,小小的花瓣唇角扯出了一个冷笑的表情。
只是表情维持不足三秒,她就闻到了一股烟味。
一低头,嗯?
灶里的火怎么灭了?
而这时刘春杏正好从西屋出来,也闻到了烟味,再一看灶,大惊失色,“你,你干啥呢?”
灶门填满了柴禾,连点空隙都没有,没有空气自然也就熄火了。
这点原身肯定是知道的,但是没烧过土灶的姜妙妙哪里懂,她自己也懵逼呢。
刘春杏见她满脸茫然的站在那,抖着手指着她,“你你...你故意的。”
她太惊讶了,这个死丫头今天也不知抽什么疯,平时都是让往东不敢往西,让喂鸡不敢烧火的软弱好欺性子,今天却一再给她找麻烦。
但是早饭本来就晚了,小姑姜翠芯又赶着出去,再耽搁又得挨骂,她只得恨恨的瞪了她一眼,咬着牙骂句‘你给我等着’,就赶紧所柴禾抽出来大半,又重新拿出锅台旁边放着的火柴把火点上。
这才好不容易把饭给弄熟。
农闲时候,农家的早饭一般都是粥,姜家也不例外。
区别就是有的人家稀一点,有的人家稠一点。
条件好点的还会搁块红薯,红薯是有甜味的,小孩子们都爱喝。
但是姜家的稀粥显然不在这个范畴。
一家子围在灶房中间放着的地桌上喝着能照出人影的稀粥,每个人的份量还都是姜婆子给分的。
姜大生是最大粗瓷碗,满满一碗。
刘春杏、姜婆子和姜翠芯的碗小一号,但也都是满的,姜多宝的碗要再小一号,也是满碗。
到了姜妙妙这里,姜婆子马勺一抖就给倒了半碗,刘春杏得意的笑,“让你死丫头不好好干活。”
姜妙妙心里都快气炸了,给一个高烧的三岁娃不请大夫,大病初愈后还又是挨打又是让干活,干完活才给这么一口粥,这真是一点人性也没有。
想起原身记事起就是这样的待遇,姜妙妙不禁眼神都是冷的。
姜婆子本来耷拉的眼皮,分完粥不经意扫了姜妙妙一眼,立时皱眉,“你那是什么眼神?还敢瞪我。”
“你偷吃鸡蛋的事我还没跟你算账,居然还敢瞪我?今天去割野菜,不割满一筐不准回来,也不准吃饭。”说着她就把刚刚给姜妙妙的半碗粥倒到了姜翠芯碗里。
姜翠芯由始至终没有看姜妙妙一眼,也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吃单独给她蒸的蛋羹。
也就在姜婆子给她倒粥的时候皱了皱眉,然后又把推到姜婆子面前,“妈,我吃了半碗了,吃不下了。”
姜婆子老眼瞬间柔和下来,“看看你妈多孝顺,不像你,不孝的东西,居然还敢偷我鸡蛋了,赶紧给我滚去割野菜去。”
姜妙妙噘噘嘴,复又扯了扯嘴角,起身什么话也没说回了农具棚子。
奇怪,她怎么老是噘嘴,难道变成小孩子,连表情都幼化了?
姜家三间屋,一间灶房,一间东屋住着姜婆子和姜翠芯,一间西屋住着姜大生一家三口,所以最不受待见的姜妙妙就只能沦落到睡棚子。
这棚子就是个用木板和油毡搭的简易棚,低矮昏暗不说,还冬天冷死夏天闷死。
她没穿来那一世,原身这样一副小身板居然没给折腾死,不得不说这就是作者创造的奇迹。
还没等她感叹完,就听到大门的方向姜婆子正跟姜翠芯说话,“这一块钱你拿着买点什么,中午赶不回来就在县城吃饭,早点回来。”
姜翠芯接过钱,放进背着的一个军绿帆布包里,答应一声就出了门。
啧啧,姜妙妙感叹,好一别慈母心肠。
这老姜婆子区别对待的可真够可以的。
不过姜家在县城也没有亲戚,她背着个包去县城干什么?
回想起书中的时间线,姜妙妙摸了摸自己现在有点尖的小下巴,“八成是去会情夫。”
按书中写的,姜翠芯是在大概姜妙妙不到四岁时,与男主在县城偶遇,然后决定把姜妙妙卖掉,好跟男主开展新生活的。
那么这么算下来大概还有半年多的时间,那姜翠芯现在去县城‘偶遇’男主是不是有点早,还是她去县城还有什么别的目的?
这个书里也没写。
但是被卖这种事,姜妙妙一定不能再让它发生。
还有姜翠芯和姜婆子一家子,她一定得让他们付出代价,她握了握小拳头,又抚了抚胸口,那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