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清 > 历史军事 >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 第三百一十六章萧何:这公子昊的眼光还不错【求订阅啊】

第三百一十六章萧何:这公子昊的眼光还不错【求订阅啊】(2 / 3)

但他却不能以赵昊皇叔自居,因为他这一支皇族乃嬴秦旁系。

跟赵昊这一支嫡系有天差地别。

“诚如方才所言,老臣第一次见公子,就觉得公子不凡,日后必定能成就一番功业。”

嬴倡看了赵昊一眼,微笑着道;“说实话,公子,我们都在等您。当时初闻您的事迹,我们都惊您为天人,乃我大秦真正的福星;

想必您也知道,嬴秦皇族犯了一些错,不受陛下重用,但这天下终归是嬴秦皇族的,我们也想为这天下尽一点绵薄之力;

今日求见公子,不为别的,只希望公子给我们一次机会,让我们成为您的助力,帮您成就一番功业.....”

听到嬴倡坦诚至极的说辞,赵昊隐隐感觉有些头皮发麻。

而这时,嬴倡一句颇为大胆的感慨,听得他更是心中一愣。

“陛下的运气一直很好,唯独一件事......那便是眼光差了点,看错了身边人。”

说完,不禁幽幽地叹了口气。

“.......”

赵昊无语地看向嬴倡。

虽然知道嬴倡说的身边人不是赵高、胡亥、李斯中的任何一个,而是他们这群嬴秦皇族。

但他不得不承认,嬴政的眼光确实有点差。

先不说赵高他们如何覆灭的秦国,就说嬴政的选择,其实也是有问题的。

众所周知,秦国崛起的时间,应该是从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开始的。

那时候的秦国朝堂,有两股重要势力。

一个是嬴秦宗室,一个是老世族。

嬴秦宗室很好理解,就是国君的本家人。

而老世族,则是垄断官位的世家大族。

不过,在这两股势力之间,还有一股很小的势力,就是外客。

所谓的外客,也就是六国之人。

但因为他们的势力很小,大多数时候都起不了什么作用。

而改变这一现状的人,正是秦孝公。

是秦孝公招来了商鞅等人,主持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

变法的重要一条就是废除贵族世袭的特权,主张军功奖励。

这一条严重打击了嬴秦宗室和老世族,让他们无法靠血统获得利益,为六国人才入秦做好了铺垫。

直到商鞅被陷害致死,秦国才形成嬴秦宗室,老世族,外客,三足鼎立的局面。

而正是因为三足鼎立的局面,秦国才开始蒸蒸日上,隐隐有东出的希望。

可是,好景不长。

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因为秦昭襄王年幼,其母宣太后把持朝政,重用外戚,致使秦国大权旁落,形成了第四股势力。

虽然晚年的秦昭襄王,收回了这股权力,但外戚干政的‘传统’却没有断绝。

嬴政刚刚即位的时候,正是因为赵姬的干政,吕不韦的大权独揽,才寸步难行。

不过,这时候的秦国宗室,已经不是秦昭襄末期,绝对占有的宗室了。

特别是华阳太后宫变,嫪毒叛乱,都发生在咸阳都城,让人很难不怀疑他们。

所以外戚,老世族,外客,包括嬴政在内的势力,都在联合打压宗室。

直到秦二世胡亥登位,屠杀嬴政子女,宗室才彻底退出秦国朝堂。

那么,宗室退出秦国朝堂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其实在秦出公时期,就已经印证了宗室的好坏。

当时,秦出公母亲干政,魏将吴起领五万魏武卒大破秦国五十万大军,就在秦国濒临灭亡的危险时刻,是宗室率领宗室力量,赶走了秦出公母子,迎立秦献公稳住局面。

这才有之后的秦国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

由此可见,宗室退出朝堂,并非是一件好事。

虽然秦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宗室贫乏,后继无人,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商鞅消灭了贵族,历代秦王为了加强王权,都自主消弱宗室。

有的甚至不管宗室的死活,以至于秦末天下大乱,连个带头‘复秦’的宗室都没有。

别人六国覆灭,都有六国余孽造反。

或许是基于秦朝的教训,后世朝代基本都会大封子孙后代,以免走上秦朝的悲剧。

当然,也不是说重用宗室就能阻止亡国。

只是弃用宗室,并非一个明智的选择。

“皇叔说要帮我成就一番功业,能具体点吗?”

赵昊从沉吟中回过神来,意味深长地问道。

嬴倡笑了笑,摇头道:“这个不急,等公子坐上那个位置,自会有我们的用武之地。”

现在是嬴政当位,就算他们有帮赵昊的野心,也只能在暗中帮衬,否则被嬴政发现,肯定没好果子吃。

不过,赵昊听到嬴倡说‘那个位置’,脸色顿时拉了下来,可就在这时,门外再次传来一道通禀声:“启禀公子,城中突发大火,似有刺客作乱!”

“嗯?”

赵昊一愣,下意识看向嬴倡。

嬴倡也是愣在当场,反应了几个呼吸才回过神来,朝赵昊拱手:“公子宽心,老臣这就去处理!”

说完,正欲转身离去。

却听赵昊突然叫住

最新小说: 战乱,饥荒,我囤货娇宠的藩王称霸天下 抗战:铁血铸山河 穿到荒年,啃啥树皮我带全家吃肉 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 三国:某乃岳飞,开局助丞相镇守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 家父唐高祖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