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鼓励了历代的弟弟们积极进行兄终弟及活动。” 赵光义:“……” 季驰光:“宋真宗的弟弟赵元俨,这位名不副实的八贤王咱们之前已经说过了。而后人当中,宋神宗的赵颢和赵頵也有着这样的心思——宋神宗病入膏肓,都硬要守在他旁边不肯走。连神宗怒目而视,都瞪不走这两个心怀鬼胎的兄弟。” 宋神宗:“……” 季驰光:“这个时候,还是高太后一力张罗安排,才保住了赵煦的皇位。” 宋哲宗的眼神温和。 祖母待他很好,如果不是因为祖母,当时还年幼的他甚至可能当不了这个皇帝,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在后来事事忍让,步步退避,即使对方把握子大权不肯归还,即使她对母亲不好,他也不曾多说什么。 只是…… 赵煦轻轻叹息,眼神无光的望着天空:“娘娘她……并不是祖母啊。” 祖母当时虽然顽固了些,但不代表她毫无政治能力,但是嫡母向氏…… 不是赵煦看不起她,而是但凡她眼神好点,她就不会选十一弟! 向氏眼中更多只看到了她自己的利益。 她觉得赵佶待她恭敬,要是赵佶做了皇帝,肯定不会亏着她。 却没想过赵佶究竟适不适合做一个皇帝。 赵煦对这个弟弟还算了解。 赵佶确实是个聪明人,自幼善诗文、工书画,骑马、射箭、蹴鞠皆是精通。 但是,赵煦却在他聪慧的弟弟身上,看到了另一个人的影子。 唐僖宗。 一个能叫公卿贵族们谈而色变的人。 那位大唐天子也是如此,他喜欢骑射、剑槊、法算、音乐、围棋,玩乐的营生他没有一个不精通的。 谁能说他不聪明? 但是,又敢说他是个好皇帝呢? 在他的手下,本就是强撑着的大唐彻底支离破碎,黄巢之乱爆发,各地起义四起。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原本繁华的大唐彻底毁了。 这才是赵煦一直都不肯依着嫡母的意思立皇储的原因。 赵佶算是彻底废了。 宋哲宗从未这么清晰的意识到这件事情。 虽然主播还没有真正提到他究竟做了什么,但是根据那些文字的激动程度和用词,赵煦也能推断一二。 他侧过头:“来人,去准备毒酒。” 先备下吧,等天幕说完,他大概也能送赵佶上路了。 毒酒是穿肠之毒,发作起来很快,不会让他痛苦太久,且死相也不会太难看。 让赵佶体体面面的上路,也算是他这个做哥哥的,最后的仁慈吧。 …… 季驰光:“赵煦可以说是中兴之主,有明君之像——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他还没来得及犯什么错就死了。所以,他的去世一直都是宋粉和宋黑心中的遗憾。” “当然主要也是因为这位死了以后,后面登基的这位皇帝实在是让我们触目惊心、不忍直视。” “赵佶,神宗第十一子,史称宋徽宗。” “他走的也是兄终弟及的路子,但是,他的皇位,却不是宋哲宗亲自定下的。” 【雨翊凌澜:当时大家其实都更偏向于简王,因为他和宋哲宗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而且年纪也还小,有机会可以慢慢教育,不像赵佶,思维已经定型——不适合当一个皇帝的思维。】 【珑夏:但是,向太后也不知道收了赵佶什么好处,坚决要立他当皇帝,她是嫡母,也是正统,她的决定,大臣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小葡籽:呵,确实没什么好说的,我只恨她死的太早了,有本事再活个十几二十年,亲眼见证靖康之耻,亲自感受感受那种疼痛,叫她也知道自己究竟造了什么孽。】 靖康…… 这是个从一开始就不断被提及的称呼。 宋哲宗即使病得再重,脑子再不清醒,也已经猜到了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了。 他流下眼泪,睁大一双眼睛,无声的望着天上的天幕:“不……” 不要说下去了。 拜托。 但主播还在继续说着:“宋徽宗登基后,整个朝局逐渐走向了混乱。” “首先,为了保证自己登基的稳定性和正统性,宋徽宗请出了他的嫡母向太后,干了一年半载的摄政。” “向太后……额,大宋的太后可能都是保守派,所以,向太后一上来,就把新党人士全部贬了,又换成了保守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