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清 > 其他类型 > 抢救大明朝 > 第927章 郑芝龙,快把钱藏起来!(求订阅)

第927章 郑芝龙,快把钱藏起来!(求订阅)(1 / 2)

.,

虽然朱皇帝是借口没钱班师回朝的,还把满朝糊涂官翘首以盼的还都北京计划给搅黄了,但是没钱仅仅是个借口!

现在的大明朝怎么可能没有钱呢?也不看看是谁在当户部尚书?那位可是号称大明首富,实际上是世界首富,而且还是白手起家打下价值几亿的财富帝国的郑芝龙啊!

有他在南京当着户部的家,朱皇帝的大明怎么会没有钱?

“有钱,有钱,当然有钱!陛下放心,有臣当户部的家,是绝不会让朝廷受穷的。实际上北伐军兴以来,朝廷的财入连年大涨,之前拟定的发债方案在臣看来都有点多余了。现在户部的账上还存着上亿,足够应付北地军需......”

正在老山宫的燕山殿内拍着胸脯向朱皇帝保证有钱花的,当然就是首富郑芝龙了。

朱慈烺是三月二十五日回到老山宫的,然后发布谕旨,说是旅途劳顿,要休养几日并准备四月初一的奏凯阅兵,所以大小朝会继续暂停,等到四月初三才正式恢复。

不过再劳顿,老丈人还是要见的,所以朱皇帝回到老山宫的第二天,就下旨召吴襄、郑芝龙前来了。吴襄因为放了江北巡抚的肥缺,人在扬州,所以没那么快到。在三月二十六日这天入宫觐见的,就是郑芝龙了。

“等等!”

燕山殿的东暖阁二楼,一间中式布置的会客厅里面,朱皇帝开口打断了正在“炫富”的郑芝龙。

朱皇帝当然知道朝廷有钱了,他一号称大明二百数十年来最会搂钱的皇帝会不知道朝廷有钱?

在北伐军兴之前他就知道一准会越打越有钱!不仅是因为战争会刺激需求,还因为战争的胜利会带来许多战利品。当然了,战利品中的动产浮财是很容易流失的,很难落在大明朝廷手中。但是土地、城市、港口、运河、矿山、盐场、林木、草场等等的不动产,都是没地儿躲没地儿藏的。

如果东南的工商业不发达,也没有一个可以支撑大量地产交易的金融体系,北伐所得的这些不动产是没有办法变现或者抵押出去的。

而大明东南的工商业和金融业已经足够发达,所以北伐抢到的不动产,都可以变成两行账面上的钱。

即便考虑到所得的耕地(旗地)中的大部分会分配给功臣,大明朝廷还是可以从剩余的资产中获得数以亿计的财富。

所以朱皇帝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

但是现在不是炫富的时候,现在大明朝廷必须要装穷——朝廷的支柱是流亡北人,而他们背井离乡只有十余年,一个个都思乡心切,巴不得迁回北京去呢!而东南的士绅富商虽然从朱皇帝的统治中获利丰厚,但是他们也不见得想让朝廷一直留在南京。

朝廷呆在南京,他们就不大容易逃税了!

也别朱慈烺这样的理财专家当皇上,就是崇祯这样长在深宫,对外面的事情所知不多的皇上,只有走出南京紫禁城到秦淮河上微服私访一下,就知道你们这帮江南的劣绅奸商多有钱了。

历史上宋朝为什么那么有钱?不就是因为汴梁本身就是北宋时期的经济中心,而临安所在的江南地区在南宋时期又是全世界最繁荣富裕的地区。

这样还收不到钱,皇上就是真傻子了!

“泉国公,”朱慈烺压低了声音,表情凝重的看着郑芝龙,“魏相知道咱们有钱吗?内阁的其他几个阁老都知道朝廷富得流油吗?”

郑芝龙一愣,随即就明白朱皇帝的意思了,马上笑道:“陛下,他们当然知道朝廷的收入够开销,但是具体多有钱,他们是不知道的......朝廷的账本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知钱都在哪儿!”

都是熟读圣贤书的大儒嘛!哪儿知道奸商做假账的本事?

而郑芝龙也不傻,他又不担心户部尚书被人开了——这份差事对他而言是负担,开了才好呢!所以他不会把报表粉饰的漂漂亮亮的给自己找压力。

所以朱慈烺用的那个“赛过诸葛亮”的一代名相魏藻德,就是个连自己负责的内阁府有的是钱,都不知道的名相......而朱慈烺也坏,偏不告诉魏名相朝廷有钱。

“那就好,”朱慈烺笑着,“老泰山,你可得把朝廷的钱藏好了,别让他们找到。咱们不能露富,得装穷!”

“装穷?”郑芝龙一想,又明白了,“皇上是担心北迁之议?”

郑芝龙是为数不多的反对朝廷北迁的重臣之一,他反对的原因倒不是愿意多交税,而是他希望朝廷可以在海上多使劲儿!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全面展开,本来就瞪着眼珠子看世界的郑芝龙已经完全明白海洋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朱慈烺投在黄教蒙古地盘上的资源实在太多了,如果把这些资源用在海上发展海军,“无敌舰队”都有了。

有了“无敌舰队”做后盾,郑家就能把海上贸易做到香料群岛、印度和奥斯曼帝国!

这才是财源滚滚的大买卖!

朱慈烺点点头:“将来一二十年内,北迁之论是不会熄灭的,毕竟南下之人的思乡之情,不是那么容易化解的。得等到他们的子女在东南长大,才会真正融入东南,到时候就走不了啦!”

实际上,

最新小说: 御兽,我能听到宠兽心声 怪物横行,但我正规军 我的忍术不对劲 天地不仁,我以恶为食 穿越十年后,许小姐追夫太简单! 宋武屠龙 乱世皇妃之青君传 百倍返利:开局投资绝美校花 从读书开始肝成仙武圣人 娇软雌星际搞种植,大佬追捧疯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