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归家。
厉辰南抱着骨灰坛入村,村长带路,村民站列两排。
“这边,王晓磊的家在这边。”村长领路。
老房子倒了,杂草丛生,也来不及整理。
在厉辰南他们赶到之前,也就勉强把院子里的草除了,弄了一张桌子,在门口挂了白幡。
至于棺材,村长己经让订了,得明天才能送来。
村长把情况都跟厉辰南说明,厉辰南以前听王晓磊说过家里穷,没想到穷成这样,没有像样的房子,家里都没有人了。
一切都是村民自发组织,帮忙筹备。
村民质朴,民风纯正。
厉辰南感受到了这个村子里的热情和热血。
哪怕王晓磊牺牲了,还是有人愿意去参军,保卫疆土,那是国人骨子里的热血。
王晓磊没有后人,厉辰南以为这晚没有人愿意给王晓磊守夜,哪知村里的小辈和平辈,夜里都来了。
这是习俗,人去世后,需要有活人守夜。
长辈是不能来的,这也是规矩。
但凡村里的平辈和小辈都来了。
王晓磊的骨灰坛就放在桌子上,院子里支了几张桌子和凳子,又生了几个火盆,大家围坐在一起烤火。
从下午到晚上,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祭拜。
不管是同村的还是邻村的,来了很多,就连村上当官的都来了。
村里的孩子们都想听王晓磊的故事,缠着厉辰南给他们讲,厉辰南讲着讲着,就红眼眶。
马文达见状说:“还是我来说吧,他说累了,休息一下。”
马文达知道厉辰南需要抽支烟平复心情。
这些孩子们想听,不能拂了他们的热情。
厉辰南去院子外面抽烟,傅云溪起身跟着过去。
厉辰南抽了一口烟,说:“这个地方,不错,烟火气,人情味,都有,终于知道为什么小磊磊有这样的性格了。”
这里人杰地灵,冬天的雪景更是一番景色。
就是穷,真的太穷了。
刚才厉辰南跟几个孩子聊天,他发现才七八岁的孩子们,看着心智成熟,可那都是表面上,是柴米油盐,是生活上的,而不是精神和能力上的,这是严重缺乏教育和认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的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而不是懂什么知识,懂什么真正的世故。
真正的成熟和能力,不是会做饭,会上山砍柴,知道心疼父母,这只是在重复父母那一辈,会永远被困在这个山里。
厉辰南心里有一个决定,在这修学校,让这些孩子们都有学上。
来祭拜王晓磊的这些人之中,有不少十来岁就没有上学的,条件有限。
哪怕厉辰南没说,其实傅云溪也知道他的想法了:“等开春,这里能建起学校,这些孩子们都有学可上,这才是这里真正的风景。”
厉辰南惊讶,旋即笑了,长臂一伸,搂住傅云溪的腰:“泡泡,不然怎么说我们是两口子呢,这多配啊,我心里想什么你都知道。”
傅云溪终于在他脸上看到笑容了,说:“你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钱捐出去,是看不到水花,只有真正花到实处,才能有作用,其实建学校不难,请老师也不难,而是维持,让好老师心甘情愿的留下来,监督是最难的。”
很多捐出来的,可不一定都花在这些孩子们身上了。
愿意献出爱心的同时,也要真正愿意花时间才行。
“这事没问题,我亲自盯着,到时候再修几条路,把交通搞起来,高价聘请老师,不信山里的孩子出不了好成绩。”
“读书明智,除了读书,还要有见识,是真正走出去看。”傅云溪说:“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