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可一个月过去了,没人开口。 姜宁便问桃嬷嬷:“她们就这么认了?不可能吧?” 桃嬷嬷一嗤:“她们知道姑娘给老爷太太写信了,都等着回信怎么说呢。” “谁不知道老爷疼姑娘?若她们这里拦了,老爷太太说行,她们岂不尴尬,还怎么在这院里呆。”她催姜宁,“姑娘快别懒了,快把这账目对好。” “这就是‘县官不如现管’了。”姜宁懒洋洋抬起账册:“嬷嬷好狠的心,我这胳膊还酸疼着呢。” 桃嬷嬷有些心疼,嘴上却说:“谁叫两位师父一来,姑娘就和疯了一样,睁眼就练武,一天有空都在练武,连两个姐儿都要忘了,你不累谁累?快看,明日就要发夏布了。” 刘师父和白师父十天前来的,都说姑娘是个习武的好苗子,姑娘就着魔一样苦练了十天! 不过家里没别人,姑娘想折腾……随她高兴去罢。 姜宁叫人:“乘风!来帮我捧着账册。” 乘风挪动过来:“姑娘找别人吧,我的手也抬不起来了。” 如今乘风私下里也跟着桃嬷嬷、岁雪喊姜宁“姑娘”了。 老爷太太都不在家,只跟着姑娘过日子真轻省,还能习武、学骑马! 姜宁:“……去看看岫云有空没有,让她帮我捧一会儿。” 四个丫头第一批和她习武,愿意的奶娘和小丫头安排在第一批,省得明光院里人人疲乏,运行瘫痪。 乘风果然去把李岫云叫了来,给姜宁捧账册翻页。 姜宁没动算盘,心算了一刻,数目都对,便叫照这个发下去就是。 桃嬷嬷还有事让姜宁办:“一姐儿的周岁快到了,姑娘想怎么办?” 姜宁:“就照黛玉的办,还是咱们自家热闹就行。席上稍减两道点心,别的不用动。” 黛玉上个月十一过周岁,林如海和贾敏都不在家,姜宁便没请外人,只林家上下都吃席热闹了一回,给黛玉抓了周。 姜宁没暗箱操作,黛玉也抓了笔墨和一本《王摩诘全集》,被上上下下的婆子丫头夸了好半日“以后定是才女”。 就算原本是无神论者,不信命,有了死后穿越重生到书里这神奇的经历,也由不得姜宁不信几分。 难道命运真的是冥冥中自有注定吗? 由林如海亲身教导,进士开蒙的林黛玉是才女,被她这连诗词都写不出一首的人教出来,还是才女? 但也有可能是她每天给两个孩子念书,房中又常见到笔墨,黛玉看这几样东西熟悉才抓的。 黛玉的周岁都没大办,绯玉的更不必。 黛玉到底是嫡长女,绯玉席上减两道点心,写进信里,也好向贾敏表明她没有“僭越”之心。 她想 让林如海和贾敏同意绯玉叫她娘, ▭▭, 贾敏快生了吧? 不知这一胎她生的会不会是原著里那个儿子? 姜宁很快把心思转回了女儿的周岁宴上:“哦,对了,请两位师父与我同坐罢。” 桃嬷嬷不依:“有我和林一嫂子招待,哪里用姑娘陪她们。” 姜宁拗不过桃嬷嬷,也就算了。 她是想借着绯玉生日宴让家里人尊重两位师父,不许看轻了人,有桃嬷嬷和林安媳妇陪着是一样的。 姜宁吃过午饭,又看黛玉和绯玉举着勺子乱扬一气把自己喂饱,饭菜洒了一地——王嬷嬷的眉间纹快有半寸深了。 她让丫头婆子把地板收拾干净,奶妈们把孩子收拾干净,搂着又香又干净的女儿睡了个午觉。 孩子主动吃饭才吃得香啊,吃饭吃得香身体才会好,多用用手也有利于大脑发育。 小小的孩子讲究什么仪态? 黛玉的奶娘可以有意见,也可以和她提。不过,现在她是真的对黛玉和绯玉一样上心,她们说多了就不一定了。 王嬷嬷等人可能是看黛玉在她手里平平安安地没出事,可能也是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从不和她对着干。 这样姜宁就满意了。 午睡起来,绯玉黛玉又玩到一起,姜宁带丫头们去前面院子和两位师父学骑马。 刘师父是孤身一个来的,白师父还带了八岁的女儿。 明光院人多,住不开也排演不开,姜宁便让开了一个前面的客院,东西厢房给两位师父住,正房用来天气不好时在屋内习武。院里共四个丫头、四个婆子服侍,不分是谁的。 刘师父年纪小些,功夫更好,白师父大几岁,骑射更厉害,几乎百发百中。她们到的第一日都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