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大西洋理事会会议决定,建立一支由米国军官任统帅的北约国家联合部队,杜鲁门总统任命了艾森豪威尔,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官。。”
“52年,艾森豪威尔同意与时任参议员的尼克松组成搭档,作为大象党的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并于同年胜选,成为米国第34任总统。”
大卫说到这里故意停顿几秒,仔细观察着老切罗夫的微小表情变化,又道。
“在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任期内,恰好是米国消化战争红利,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
“但我在详细研读了这段历史之后,认为他其实并不是一位优秀的总统,反而更像一名优秀的米国军人。。”
“比如到艾森豪威尔任期结束时,联邦政府的财政收支,除了1956、57和60财政年度略有盈余外,其余年份均以赤字告终,8年开支总和比杜鲁门政府开支总额增加1820亿米元。”
“此外从1958年开始,艾森豪威尔不得不放弃把国债维持在2750亿米元法定限额以下的企图,3次要求国会提高国债限额。”
“到了1960年,这个数字已超过了2860亿米元。。”
“而且在货币政策上,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货币自由市场实现健全米元,反对对物价和工资实行直接管制。”
“所以他上台后,迅即取消了国内战时物价与工资管制,把货币政策的重点放在强调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独立性上,对该委员会长期的紧缩政策基本不干预。”
“但在1953年经济危机征兆显露时,艾森豪威尔政府不仅多次敦促米联储放松货币控制,而且还通过财政部采取协调行动,在危机期间一直发行中期与短期证券,开始奉行凯恩斯主义的膨胀性货币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战后物价上涨的趋势在1957年至1958年经济危机期间,发展为物价上涨与生产率下降同时并存的奇异现象。。”
“米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种新现象,许多学者认为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因执行凯恩斯主义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带来的恶果。”
“他当时虽然也采取了某些温和的反危机措施,但他慑于通货膨胀的威胁,不仅拒绝了经济顾问委员会提出的减税建议,而且在危机前夕及其初期阶段,选择支持米联储的货币紧缩政策,后来又听凭财政部抵消联邦储备委员会放松银根的努力。。”
“这种在危机时仍然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做法,完全不足以改变其执行新政以来政府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的连续性。。”
“这些,也是他在任期内饱受经济学界学者们诟病的关键因素。”
“不过!!!”大卫忽然加重了一些语气,提高了声调说道。
“或许历史会承认他是一名优秀的军事战略家,一位实现了米国梦的英雄传奇人物。。”
“但是,他在电视上发布的总统告别演讲。。”
(注:关于这段提醒米国公众警惕军工复合体的电视演讲片段,我把它放在了本章结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但我必须再次郑重声明,本人仅按照原文翻译内容,演讲内容并不代表本人观点!)
。。。
书房里,一片安静。
大卫与老切罗夫默默对视了片刻,似乎都从对方的眼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老切罗夫此时心中无比感慨的微笑着叹了口气,站起身俯视着大卫,说道。
“既然你都懂了,那我也就不再浪费时间了。。”
“艾森豪威尔的孙子肯特,你可以多接触一下,但要小心提防德·休曼!”
“我明白~”
“其实,德·休曼上次过来的主要目标不是我,而是那天恰好在我这里来着不走的卡内斯。。”
“您放心,我已经提醒过卡内斯了,他不会轻易相信那位意图不明的休曼先生。”
“嗯。”老切罗夫砸了砸嘴巴,觉得好像自己的提醒又有些多余了,不奈的问道。
“你还有什么事儿吗?”
“额。。有!”大卫笑嘻嘻的觍着脸凑近一些,用手比画着点钱的手势,贱兮兮的道。
“我手上的最后一点零花钱,都给了要回家过节的卡内斯。”
“您看。。能不能暂借我一些零花钱?”
“我保证在下个月底之前,还给您!”
“你,找我借钱??”老切罗夫满脸不可思议的瞪圆了眼睛。
“嘿嘿~是啊!”
“我又不是你爸爸,凭什么?”
“其实。。您也可以是我爸爸!”
“要不我现在就喊您两声爸爸,您借我二百万,怎么样?”
“爸爸,爸爸!”
“。。”
“您看,您与我父亲的年龄相当,我和丽芙琳又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我喊您几声爸爸,也不算是很失礼吧?”
“。。”
“您的脸怎么红了?”
“难道您发烧了吗?”
“爸爸!您不会生病了吧?”
“用不用我去找医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