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来到城门口。
“刘刺史来得太快,老夫有失远迎,失敬了!”陶谦翻身下马,如见故友一般的迎向刘备。
刘备亦是向前回礼:“陶使君言重了!倒是我一不留神忘了时辰,来得快了些。”
寒暄见礼。
刘备和陶谦又各自引荐郑平和糜竺。
都是一州別驾,这地位也不会有高低之分。
“城外风大,刘刺史、郑別驾,还请随老夫先入城,城内已经备下酒宴。”陶谦热情邀请。
而在城内,沿道多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士子,让刘备微微有些惊讶。
糜竺解释道:“因为刘使君和陶使君要商议安置十万饥民的事,徐州各郡县的士子纷纷慕名而来。”
“足见徐州士子,皆是深忧国事、怜民之苦的贤才俊杰啊。”
糜竺的话说得很漂亮。
不仅肯定了刘备和陶谦在这阳都城商议安置饥民一事,受到了徐州士子的钦慕。
更是将这阳都城的士子都夸了一遍,以后这事一传出去,谁不敬糜竺?
郑平轻笑一声:“素闻东海糜子仲,文雅敦厚,德行不逊于公侯子,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啊。”
糜竺谦厚一礼:“郑別驾过誉了,比起德行,谁又能比得上北海康成公呢?”
相互称赞间。
沿道的士子,亦是议论纷纷。
“这便是青州刺史玄德公,见其眉目,颇有英气,但又给人一种柔和之意,果然是当世英雄人物啊。”
“近日风寒,刘使君依旧自临淄城而来,果然是信义之人。”
“能为了十万饥民,而不顾严寒来阳都城,刘刺史其心昭昭,天日可鉴啊。”
“陶刺史亦从东海国来阳都城,能为了十万饥民而奔波,到让我对陶刺史的看法改观了。”
“天下纷乱,能有刘刺史和陶刺史这般的英雄人物在,青徐可安了!”
“陶刺史虽然有仁德之心,但他亲信小人,疏远贤才,我等难有作为;听闻青州有求贤令,任用贤才以德行为先、才能其次,这才是我辈士人应该追随的。”
“子布兄,子纲兄,玄德公人如其名啊!单就他策马迎风霜而来,而不是乘坐马车而来,就足以令人钦佩了。”
“能成大事者,必然不惧酷暑严寒,玄德公心迹如一,实乃我辈士人幸事啊。”
“自临淄城到阳都城,这么冷的天,骑马奔驰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这青州刘刺史,倒也不凡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