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韦背弃张邈,就等于让典韦背弃信义。”
“可若让典韦离去,我又不忍。”
“实在是为难啊!”
郑平轻笑:“使君勿忧,典韦既然来了,就断然没有离去的道理。”
“如今袁术虽然逃了,但兖州尚有大事商议。”
“使君可邀张邈和曹操入封丘城,一同商议新的兖州刺史人选。”
“届时,让张邈送几个悍卒,想必不是难事。”
刘备顿时大喜:“显谋是想效仿昔日向鲍信借调于禁一事?妙啊!”
“张太守只让典韦当一悍卒,想必是认为典韦曾经犯事,因此编为悍卒,让其杀敌赎罪。”
“这等出身不凡的,很难重用典韦这种曾经犯事的任侠之人。”
刘备暗暗一喜。
张邈不要,我要啊!
......
得到刘备的邀请,张邈、张超、臧洪、曹操,都来到了封丘城。
当看到囚车中的刘岱时,众人纷纷吃了一惊。
“刘青州,你什么时候生擒了刘岱?”张邈看向囚车中落魄的刘岱,下意识的询问。
刘备也不隐瞒,直言道:“来封丘城的路上,顺手将刘岱生擒了,刘岱的亲信王彧等人意图劫囚,但反遭埋伏,王彧被斩,余者或死或逃。”
轻描淡写的语气,让张邈等人更是吃惊。
曹操不由蹙眉:“刘青州为何要擒刘岱?”
虽然刘岱被生擒对于曹操是好事,但按曹操的想法,刘岱是要为兖州的战事负责、然后主动让出兖州刺史位的。
这种生擒刘岱的极端方式,并非是曹操想看到的。
毕竟刘岱如今跟袁绍还是姻亲,袁绍的家眷还在东平国,这袁绍的面子总得照顾下。
面对曹操的质问,刘备不假思索道:“刘公山擅杀东郡太守乔瑁、任城相郑遂和济北相崔言,又无故攻打泰山郡和陈留郡,已然违背了汉律。”
“我奉天子密诏讨贼,故而生擒刘公山,准备将其送往长安城交给宗正定罪。”
刘岱是汉室宗亲,宗亲犯错得由宗正先定罪后再呈递给天子。
刘备的这個理由,让曹操难以再反驳。
毕竟刘岱擅自攻杀在先,刘备又奉密诏讨伐,师出有名。
至于刘备是否真的有密诏,这勿需怀疑。
刘备若无密诏,又岂敢将刘岱送去长安?
张邈见气氛有些僵,连忙转移话题道:“刘公山咎由自取,合该如此!如今兖州百废待兴,亟需一个新的兖州刺史来主持军政诸事。”
曹操顿时激动了。
刘岱被生擒,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了。
既然不能让刘岱让位,那么再选一个兖州刺史也是很正常的。
“我.....”
曹操正欲开口,但张邈的话却如一盆冷水一般泼在曹操身上。
只见张邈起身,指着臧洪道:“广陵臧子源,为人雄气壮节,又曾举孝廉。”
“初授议郎,后迁广陵功曹,在广陵郡时,行政教化赏罚都令士民百姓信服。”
“昔日我等会盟讨董时,亦是子源为联军设坛盟誓,辞气慷慨激昂,听到这篇盟誓上至刺史将侯、下至卒伍仆隶,纷纷感动振奋。”
“我提议,可让子源出任兖州刺史,诸位意下如何?”
曹操的面色变得难看。
“孟卓竟然不推举我?”
“我不辞辛劳南下东郡,又拼死战胜黑山贼白绕,随后又合兵击退了袁术。”
“有如此功劳,我竟然不能当兖州刺史?”
“臧洪有什么本事?他也配当兖州刺史?”
曹操的眼神变得不善,静静地道:“孟卓,臧子源虽然有才能,但让他担任兖州刺史,恐怕本初不服。”
张邈冷哼:“我等推举兖州刺史,何须袁本初同意?”
曹操虽然心中很不爽,但还是极力克制道:“孟卓啊,这济阴郡和山阳郡都是本初的族人。刘岱虽然犯事,但他毕竟跟本初有姻亲之情。”
“若是不问本初就推举臧子源当兖州刺史,很可能会给兖州带来祸事的。”
张邈的眼神变得不善:“孟德,你我都知本初为人,我等自幼相识,本初却有杀我之意。若不推举子源当这兖州刺史,才是真的有祸事。”
随即,张邈又看向刘备:“刘青州,虽然你是青州牧,但既然出兵协助平定兖州兵祸,自然也有举荐的权力。”
“不知刘青州以为,谁适合当这兖州刺史?”
曹操也看向刘备。
刘备虽然不是兖州人,也不在兖州任职。
但谁都知道,刘备跟泰山郡太守应劭关系匪浅。
刘备说要支持谁当兖州刺史,应劭就一定会支持谁当兖州刺史。
“张太守,这兖州嘛,还是得兖州人来治理比较好,我若举荐就是逾越了规矩,你们商量好就可以了。”刘备呵呵一笑:“至于曹太守说的兖州祸事,完全不用担心。”
“青州今年大丰收,粮食暂时也不缺了。”
“这谁想要如刘公山一般无端掀起兵祸,青州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的。”
刘备这话说得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