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清 > 其他类型 > 四进制造物主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墓碑驿站

第一百四十七章 墓碑驿站(1 / 3)

多台生命探器同时在一座平均楼高200米的建筑群后面探测到了生命信号。按照旧址,那里是占地160万平方米的星海广场。

生命的奇迹固然让人振奋和感动,但这些热烈的情感丝毫没有体现在行动上。车队一直停滞不前。

因为那个生命信号悬在天上,150米处。

能活在那个高度的生物有很多:鸟、昆虫、蜘蛛……但一旦加上体长5米的限定,可能性就只剩下寥寥几种:

龙、天使、外星人。

而接下来,探测器回传的信息一条比一条惊悚:

声波/振动生命探测器:6个探测器分别安装在距离目标最近的楼前,呈扇形分布,同时对地下和空气中的声音进行收集和放大。数据显示,该生命体不断发出17-20KHz的微弱声音。

红外线生命探测器:发现一形状轮廓稳定不变的红外辐射源,圆柱体,像烟囱一样直立,上热下冷,最高温度133.75摄氏度,最低温度99.89摄氏度。

雷达生命探测器:以最高功率连续发射 X波段微波,剔除建筑物信号后,来自生命体头部的反射信号为0。

能在人的听觉波段发声,体温极高,还是一个具备反雷达探测功能的微波吸收器。

这东西怎么想怎么像未知的外星生命体:对环境高度适应、有语言能力、有防御手段。更超越认知的是,平均100多度的体温,注定它不可能是碳基生物。

一下子,本就神奇慌怪的世界变得更加诡诞。一边还在论证碳基生物史上最强,另一边低调了不知多久的其他生命形态就不服气地站出来了。

白暮过后,深灰色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静候原地的车中,没有一人入眠。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凌晨时分,日出前。

目标反雷达侦测的能力十分出众。为了避免所有激怒它的可能,所有主动式探测手段都暂时停止,换为更加传统的方式:超高分辨率光学探测器,俗称人眼。

两名身体素质出色的成员组成一个迷你的敢死队,穿越被大风摧残到摇摇欲坠的建筑群,去到视野开阔的地方目测目标的状态,并趁静风时刻施放无人机。

与此同时,声波和红外线等被动遥感探测依然在继续。数据显示,自日落之后,目标的平均温度持续降低,凌晨四点半降为44.68摄氏度。同一时间,声波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终止。

它很冷,也很安静,像是死了。

敢死队利用探伤仪找到一栋还不至于踩两脚就塌的大楼,小心翼翼上到楼顶,猫腰蹲走到护栏旁,把带微光夜视功能的镜头对准前方宽广无际的黑暗空间,回传的画面一片荧光绿,闪瞎了他们的眼。

几百米之下的空地上,像是平放着无数面镜子,无比激烈地反射大气辉光。那些肉眼难觅的光子,进入夜视仪的砷化镓阴极面,被转化为电子,在微通道管里相互碰撞,生出更多的电子崽崽,猛烈轰击在硫化锌荧光图层上,明亮得像刚刚爆发的新星。

坏消息:无法观测;好消息:高温区和强光反射区不在一个平面上,并且随环境温度一同降低,这东西也许并不是什么活物。

答案在日出时分揭晓。

当第一缕惨白的光线,越过东方苍黄绵起的地平线,重新弥散在呛人的空气里时,那个怪诞之物的温度又骤然升高了。

漫天尘埃中的朝霞明明清淡得像水,打在身上却暖烘烘的。敢死队在楼顶处的气温比被建筑群庇护的安全区域高出整整3摄氏度。随时间推移,温度差不断拉大,像是拥有一颗私有的第二太阳。

他们确实拥有。

星海广场的一脚,立有一座白色巨塔。数千面弧形镜子围绕着它,将反射的阳光聚焦在塔顶上。随视角转换,这片圆形镜林像深海带鱼的鳞片一样闪出灵动的波光,塔顶始终耀眼,无法直视,像永恒的太阳。

这是一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定日镜将阳光反射到集热塔上,塔里存储着熔盐,可以储热和导热。热量可以从塔顶传导到塔基冷却水中,水被加热蒸发产生大量蒸汽推动汽轮机产生电力。

这本是一种很绿色高效的发电装置,但眼前的这一座,有些不一样。它自动定日功能,有完善的储热设计,但没有导热系统,塔基没有蓄着冷却水,更没有汽轮机。自动定日系统的能源是金属-空气电池。

它不像是用来发电的,更像是用来照明的,日出而亮,日落而熄。可在白昼里点大灯,又有什么用呢?

虽然扔抱有疑惑,但那种超脱科学范畴的惊悚完全被洗脱。

红外信号是因为熔盐被加热,声波信号是因为熔盐翻滚不断撞击容器,消失的雷达回波信号似乎是因为塔内意外泄露了类似于Fe-MIL-101的有机金属骨架材料,在熔盐环境中碳化,形成了独特的微波吸收结构。

意料之外的地点、独特的环境和被可疑自然现象冲击了科学观念的学者,共同造就了这一次乌龙。

这很令人欣慰。毕竟,一个人造末日就已经够棘手的了,人类现在承受不了他物的撩拨。

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这座塔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最新小说: 吃个瓜,怎么就爆火了? 视线回避是心动的开始 她真漂亮 霸总被病弱金丝雀逼疯了 救命!我被8080了 量子毒素 当年不肯嫁东风 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我小猫咪熟知剧情[快穿] 科举完后捞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