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眨眨眼,一滴泪毫无征兆地滑过脸颊,随后泪水越来越多,几乎泪流满面。
她轻轻叹了一声:“苦命人……”
朱元璋坐立难安:“妹子这是怎么了,大明还没亡呢,你怎么哭了?”
马皇后道:“我是在哭这些殉节的妃子。”
朱元璋道:“她们有什么值得哭的,既然是大明皇妃,享尽荣华,也该为大明守节才对。”
马皇后摇了摇头,说道:“这么说来,后妃殉葬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既然要殉国,为什么独独送走了三位皇子?不过是因为妃子无用,担心受辱罢了。”
朱元璋挠了挠头,说道:“送走皇子,来日未尝不可东山再起……”
马皇后道:“深宫小儿,谈何东山再起?他们几个才几岁呢。”
朱元璋默然。
徐皇后低声道:“若是我,想必国破之际,也会选择自尽,可……”
可她依然会对周皇后等人心生怜悯,还有些物伤其类。
朱棣大大咧咧地说:“有我在,怎么可能让皇后落到这样的境地?我可不是朱由检!”
妃子以死保全名节,意味着皇帝的无能,而他不会是那样无能的皇帝。
【关于妃嫔殉国这个问题,从家国大义的角度上来说,自然是应该殉国,保全后妃气节,但如果有人不曾殉国,也没什么好苛责的。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只要不是犯了叛国之类不可饶恕的罪过,倒也不必一味求死,毕竟妃子们的确受到了王朝的供养,但她们最初入宫,却是遵从皇命,如何能强求她们为了禁锢她们一生的皇室殉葬呢?许多男子也并没有为大明力战到最后一刻,那么也就不必苛责女子是否殉节。朱由检安排完自己的妃子,又对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说:为什么要生在我家!”,然后砍向自己的两个女儿。】
【昭仁公主当场死亡,长平公主虽然被砍断一条手臂,但并没有死去,而是昏了过去,五日后又重新苏醒,清朝统治者也没有杀她,而是将她嫁给了原本就定好的驸马周显,但长平公主还是早早去世,年仅十七岁。国破家亡,几个年轻男女的不幸也只是无数悲剧中的一角罢了,家国倾覆,谁又能全身而退呢?朱由检斩杀女儿的行为很冷酷,但以当时人们的价值观来说,并没有不妥之处,对他来说公主自然没有皇子金贵。】
朱由检一阵发愣,看到这里,喃喃道:“活着也好,活着也好……”
当他看到长平公主十七岁去世,猛地顿住,仿佛神游天外。
或许这就是命吧,他想。
周皇后凝视着女儿娇嫩的面孔,眼泪簌簌流下,轻声道:“你们为何生在朱家呢?”
她哽咽道:“若你生在寻常人家,或许也不会这般苦了……”
她无法责怪皇帝,只能责怪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把这可怜的孩子生下来,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都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
她想,若是再发展成天幕所说的样子,她会把女儿偷偷送走。
好死不如赖活着,女儿才多大,不必让她们承受大人的因果。
若是送走,即使日后无法享受属于公主的尊荣,好歹也能平安终老。
平安,是她如今对女儿最大的盼望。
【曾有记载称,朱由检最后尝试了一次突围,但没有成功,这个说法存疑,也有说没有突围的。三月十九日,朱由检亲自撞钟,试图召集朝臣们,但没有人回应,也有说不曾撞钟的。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证明,朱由检真的走到了末路,他与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找了一棵树自缢,王承恩也用相同的方式自尽。《明季北略》记载,朱由检临死前曾发出感慨:“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如先朝靖难时,有程济其人者乎?”】
【感慨完还要安慰自己说大臣们可能都不知道吧。当天,北京陷落,李自成入城后搜寻朱由检,周皇后等后妃的尸体已经被发现。《甲申纪闻》记载:二十一日午,在煤山找到了朱由检的遗体,他披着头发,穿着蓝色道袍,还有一道带血的遗诏:“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以发覆面而死,任贼分裂朕尸,勿伤我百姓一人”。关于遗诏的版本,有好几种,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有一句话不变:“任贼分裂朕尸,勿伤我百姓一人”。】
朱元璋闭上眼,不愿意再看,而天幕的声音依旧响彻在他耳边。
“勿伤百姓一人……”马皇后咀嚼着这几个字,“希望李自成是个仁慈的人。”
一个仁慈的人,不会纵容士兵劫掠陷落的北京城,不会肆意屠戮无辜的百姓。
大明走到了末路,惟愿百姓能够在新朝统治下安居乐业。
朱棣哼道:“他用不着如此,来日地下相见,无颜面见祖宗的又何尝只有他一个?”
朱由检虽然不成器,但好歹有治理天下的心,其他人不仅不成器,连心都没有。
首当其冲的就是朱祁镇,那个王八犊子!
朱祁钰感慨道:“放心吧,真的到了地下,不会只有他一个挨打的。”
他虽然不认可朱由检的性格,但对他的结局还是同情的,有骨气的人总是惹人敬佩的。
【这或许是一个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