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战争的产业1下子扩张了十倍不止。
沿海港口的造船厂几乎是连班运转。而造船需要钢铁,那些炼钢厂也在扩招。
炼钢需要焦煤和铁矿,煤炭开采和炼焦行业,矿石开采以及海运行业都发展迅猛。
整个大英帝国似乎1下子不需要去寻找订单了,光是政府采购就足够这些工厂忙活了。
在这种畸形的繁荣之下,普通民众的状况似乎没有什么好转。
工厂并没有增加他们的工资,唯1增加的就是工作的时间。
政府在这个时候又开始征收战争税,这个税收按照人头收取。而平民家庭中的孩子数量通常都比较多。
这让他们原本捉襟见肘的生活面临困境。于是很多家庭不得不让半大的孩子去工厂做童工。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大英帝国境内使用童工竟然还是合法的。而且童工的数量还非常多。
雾都孤儿中,主人公奥利弗·特威斯特的那种遭遇,并非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是此时大部分贫民孩子的真实写照。
壮汉被女人抓住,并没有慌张,而是1脚将其踹开。
3人离开之后,女人只能无助地在原地哭泣,他们这样1个家庭,吃饭都成问题,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来给孩子治病。
他们也没办法起诉工厂,就跟看不起医生1般,他们也请不起律师。
就在这个时候,1个穿着得体的青年人突然出现在女人的面前。
“女士,请不要哭泣,我可以帮助你们,您还是赶紧将孩子抱进屋子里去吧。”
女人警惕地看了1眼霍恩。
见到对方文质彬彬,1脸和善的样子,稍微放心了1些。他们1无所有,这样1个穿着得体的人没必要对他们起坏心思。
几分钟后,在女人简陋的小屋中,霍恩坐在墙角的1张小板凳上。
女孩温迪喝了点水,依旧无力地躺在1张木板搭成的小床上。
女人握着女儿的手,缓缓讲述道:“我的女儿是在1年前进入工厂工作的,您知道我们这样的家庭,没有条件送孩子去读书。我1共有4个孩子,只有吉姆还小不能去工作,其他的3个孩子都在工厂。”
女人低头看了1眼抱在怀中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只有56岁,眼睛很大,身上同样很瘦,只有脸颊上的肉多1些。
霍恩微笑着递了1颗糖果给小男孩,然后说道:“女士,温迪是在工厂中生病的,他们不能就这样不管不顾,这些黑心的老板,他们直顾着赚钱,丝毫不管工人的死活。”
女人点头道:“是的,可是我们根本没有办法让他们掏钱,温迪只是1个学徒,还不算是正式的工人。”
霍恩道:“交给我吧,能让我给温迪拍几张照片吗?”
“当然可以。”只要霍恩不跟他们收钱,女人怎么都行。
很快霍恩就拍好了照片。
他给女人留下1英镑,好让她带着女孩先去看病。
这次下来调查,霍恩做过1些功课,这家工厂已经出现多起工人铅中毒的情况。
他们每天揉捏这种含有重金属的陶泥,很容易就会中招。
再次回到了工厂,霍恩以奥地利商人的身份混进了工厂,并且以担心生产进度为由进入了生产车间。
在这里他看到很多青涩的面孔,整个工厂几乎有1半人都是儿童。那些本该灵动的眼睛,现在却逐渐变得麻木。
这些人坐在生产线上埋头做着自己的活儿,速度1点都不比成年人慢,但是他们只能拿到1半的工资。
他偷偷将工作的场景给拍摄下来。
结合上下游的调查,1条证据链渐渐完善。
没过多久,1条标题为《揭秘大英帝国的黑心工厂》的报道在《多瑙河快报》上刊登,并且很快被数十家报纸转载,本来就想着设置贸易壁垒的各国政府,正好找到了理由,开始对来自英国的商品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
这份报纸的总部在维也纳,实际上是暗部欧洲站扶持的1份报纸。不过他们做非常的隐蔽,平时很少直接为华族摇旗呐喊,而是跟普通的欧洲报纸1般。
霍恩没有想到,自己的1篇报道会对大英帝国的经济带来那么大的影响。
原本封锁了东西方航线,英国提前准备,发展了1批替代华族商品的产业。
但是他们在锡兰岛种植的茶叶现在被华族夺走,奥斯曼帝国的生丝产量太过微小,在本土发展不错的瓷器产业没想到又受到各国的抵制。
真的是1点便宜都没有占到。
维也纳教会卫生学校。
校园中哥特式5层行政办公大楼中,执行校长南丁格尔女士看着手中的报纸义愤填膺。她很难想象自己的祖国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
这些无辜的女孩正在工厂中受到残害。
圣母之心爆棚之下,南丁格尔找到了艳妮,提出了回国的要求。
“弗洛伦斯,我并不希望你现在回去,大英帝国现在是战时状态,你现在回去管这件事情,他们很可能会将你抓起来。”艳妮关心道。
她与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已经是很好的朋友。同时弗洛伦斯也是她最得力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