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杰在这个时期结识了他的未来妻子,一个也生长在胡同里的姑娘。他们在繁忙的胡同里相遇,相知,最终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婚礼在四合院里举行,邻里们都来祝贺他们,让这个小小的胡同充满了欢声笑语。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北京的城市建设再次迎来了巨大的变革。四合院再次面临被拆迁的风险,许多老旧的胡同被迫拆除,让位于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徐明杰和他的家庭也深受其影响,他们的四合院面临着拆迁的压力和抉择。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徐明杰不得不重新审视他的人生和未来。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职业和传统,但面对城市化进程的不可阻挡,他感到了无力和沮丧。他不知道未来的四合院是否还能够继续存在,他不知道自己的手艺是否还有未来可言。
然而,徐明杰并没有放弃。他决定与家人一起努力,争取保留他们的四合院,继续传承他们的木工技艺。他们参与到了社区的活动中,积极参与到四合院保护和修缮的工作中,希望能够争取到更多的支持和保护。
到了1980年代中期,北京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四合院得到了保护和修缮,成为了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徐明杰的四合院也得到了保留,他和家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守住了这一片家园。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徐明杰继续致力于木工事业,他的技艺日渐精湛,声誉也日益提高。他成为了胡同里的一名知名木匠,不仅继承了父亲的手艺,还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和品牌。他的四合院成为了邻里们聚会交流的场所,也成为了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代表。
如今,徐明杰站在自己的四合院里,回顾着这段曲折而又充满希望的人生历程。他深知四合院不仅是他家庭的象征,更是北京城文化和历史的一部分。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孙子能够继续守护这份传统,传承下去,让四合院的精神和价值得以永久保存。
徐明杰站在自家的四合院里,看着院子中央那棵已经有百年树龄的梧桐树。这棵梧桐树,高大挺拔,每年秋天总能吸引来不少人慕名而来,仰望这最后一棵尚存的古树。树下,几个邻居在聊天,笑声和谈笑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的往事。窗外,斜阳映照在院墙上,斑驳的影子让这个四合院显得更加悠久而静谧。
“老徐,你看,这棵梧桐树今年的叶子比往年更加茂盛了。”一位邻居说着,指着院子中的梧桐树。
徐明杰笑着点头,心中也对这棵老树格外珍惜。“是啊,这棵树陪伴了我们家几代人了。每次看到它,我都觉得家的感觉更浓了。”
这时,院门被推开,进来了一位衣着整洁的年轻人,正是徐明杰的儿子何雨水。他身材高大,面容端正,一头短发显得干练利落。雨水在外地上了几年学,最近回来帮忙家里的木工活。他看着父亲和邻居们聊天,笑了笑走了过来。
“爸,今天又有几个客户打电话来询问修理家具的事情了。”雨水说道。
徐明杰点了点头,感慨道:“这些年,虽然四合院的环境变了不少,但还是有些人喜欢旧物,喜欢我们这种手工艺品。我们要把握住这个市场,不能让我们的手艺失传。”
雨水看着父亲,眼中充满了敬意和理解。“是的,爸,您的手艺比任何机器都要精湛。我现在就感觉,回来帮您,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正说着话,院门再次被敲响。徐明杰走去开门,看到来访的是胡同口的贾东旭,一个年长徐明杰一辈的木匠。
“老贾,有什么事吗?”徐明杰问道。
贾东旭神色不悦地说道:“明杰啊,我得和你说,那家伙贾家新开的家具店又来抢生意了,说我们这些老手艺人都没出息,只会靠旧物赚钱。”
徐明杰皱了皱眉头,有些生气:“他怎么能这么说!我们修复的不只是旧物,更是延续着历史和文化。贾东旭,别生气,你去修复那张破椅子,我陪着你,我们一起做。”
贾东旭听了,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明杰啊,你是真心对待这行啊。”
两位老木匠一起坐在院子里,修复着那张年代久远的椅子。他们默契地配合着,手法娴熟而又不失温柔。在他们修复的过程中,雨水静静地看着,心中对这份传统手艺更加敬重和热爱。
修复完成后,贾东旭拍了拍徐明杰的肩膀:“明杰,咱们不能被这些人打倒。我们要坚持我们的路,坚持我们的手艺。”
徐明杰笑了笑,心中充满了感慨和坚定:“是的,老贾,我们木匠要像这梧桐树一样,顽强地生长,永不退缩。”
院子里,夜幕悄然降临。灯光下,四合院显得更加宁静和安详。徐明杰和贾东旭坐在院子的长凳上,讲述着过去修理家具的趣事,笑声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回荡。雨水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目光中充满了对家庭、对手艺、对传承的执着和期待。
夜深了,四合院的灯光渐渐昏暗,只留下微弱的暖色光晕。徐明杰和贾东旭在院子里修复家具时,院门再次被轻轻推开。这次来的是一个略显喘息的年轻人,脸上还带着一丝慌张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