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那我也要买一个,我看看那个冰箱造型的。”
“我买个大棉袄的。”
“我买个戴帽子的小娃娃。”
......
围观群众你一个我一个的,一下就把箩筐里放着的馒头清空了一大半。
大人小孩都很喜欢,特别是一些小姑娘,咬咬牙愣是买了几个可爱的小动物造型的馒头。
兴奋的捧着看来看去的。
5毛钱就能买到一份开心,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来尝试的。
杜母和宁如萍是第一次尝试到亲手挣钱的喜悦,卖完馒头回去,两人把今天的收入56块5毛数来数去,越数越开心。
这一天挣的,可是别人一个月的工资啊。
虽然去掉原料和路费,也没多少了,但也比上班挣钱啊!
宁如萍做菜不好吃,但做造型馒头却意外的做的很好。
杜母决定,这段时间都要在家带着她一起做造型馒头挣钱。
大集市是一周一次,小集市倒是天天都有,但没有大集市的人流量,不过没关系,只要她们打出口碑,就会有自己的固定流量了。
杜母说干就干,拉着宁如萍还真的是有模有样的做了起来。
孙雪香做完家务,也帮着她们一起干。
沈娇在一旁帮着算账,她在陆景义厂里也是管理财务这块,在家里帮她们算账那是妥妥的。
纪小溪看着她们这么积极,更是在一旁给她们加油鼓劲。
女人还是要有自己的事业,挣多挣少都是自己的!
做事业,还能让女人越来越自信,纪小溪挺喜欢看到这样有干劲的杜母!
杜母这一干,在附近干出了名气,后来有人看到她这个造型馒头挣钱,还争先模仿,可始终是模仿不出精髓。
造型也做不出杜母的这般精细和花样多。
杜母的图案,可都是纪小溪亲手画给她的,其他人怎么能想到这么多好看的图案。
何况,馒头上的颜色,都是在可食用植物里提取出来的,别人可不会这一招。
就算有人知道用植物提取颜色,也弄不出这么丰富的颜色。
反而因为这些仿品做宣传,杜母的馒头是越来越受欢迎了。
不到一个月时间,两人就准备去租个店铺大搞特搞了。
纪小溪冷不丁给准备大搞特搞的杜母泼了点凉水,“妈,咱们还要去京城,您没忘了吧?”
杜母哈哈哈笑了一声,“哎哟,你不说,我都差点忘了。”
宁如萍是兴致勃勃的,“你去你的,我来开这店铺,到时候雪香和我来一起干!”
杜母笑道:“也行!那咱们现在就去找店铺。”
这俩老太太,是一刻都不停歇,俨然一副事业狂的状态,连大舅杜玉书都笑呵呵的来说了几趟,说很少见到她媳妇对一件事这么感兴趣的。
好家伙,那是一天到晚都在琢磨这个事情。
现在都不故意给他做黑乎乎的野菜汤了。
陆家人心态都很好,并不是盼着这件事一定能成功,俩老太太有这个想法很好,大家都支持,一个馒头店就算失败了,损失也损失不了多少,主要是她们开心就行。
在月底的时候,馒头店还真是开起来了。
杜玉书当天请了假,带着陆景国和陆景义乐呵呵的在店铺前放了几挂鞭炮。
白云村的父老乡亲们都来捧场了。
店铺前热热闹闹的。
这场景对于纪小溪来说,算是小场面了,她已经是开过好几个店的人了。
但这次是自己的舅妈和婆婆开起来的店,心里感受不一样。
看着生意好,心里比自己开店还要开心。
老人家们苦了一辈子了,这辈子能开个店,大大方方的靠手艺挣钱,也是特别的有成就感了。
第一天的生意好的不像话,在前段时间,她们就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固定客户。
这回像模像样的开了个小店,虽然只有几平,但好歹是有个固定的门面了,那些顾客也乐意在固定的地方买东西。
晚上回去,杜母特意做了几个大菜,把家人都喊了过来,大家开开心心的吃了个饭。
杜母端着茶杯,笑呵呵的,“没想到我到了这个年纪,还能和嫂子一起开家小店挣钱,虽然和你们挣的大钱不能比。
但我还是很开心。
以前卖点山货,都得景义偷偷摸摸的去黑市卖。
现在,咱们都可以大大方方的做生意了。”
宁如萍端过杜玉书的酒杯喝了一口,“我也是,以前我做的菜总是被我们家老头嫌弃,现在我做的馒头,他都是抢着吃的。
我对厨艺的自信心又起来了!”
“哎呦,媳妇,这酒度数大,你可别喝醉了。”杜玉书赶紧抢过酒杯,“我啥时候嫌弃了,我那都是表面说说,其实内心还是觉得很不错的。”
“哈哈哈......老杜啊,也是难为你了,这么多年,也没能给你做顿像样的好吃的。”宁如萍喝点酒,豪气开口,“下次给你做顿馒头宴,保证让你吃饱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