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毅平从村里租了牛车,到了镇上换马车,快速赶往县城。
到了县城,他第一时间去了县衙,因为买官窑还需要县令大人的手谕,在他坚持退役后,他已经从官身变白身。
当然,他把另一只琉璃盏也送给了县令大人,这只琉璃盏与他之前送给县令大人的是一对,若另送他人或者当掉,都会惹恼县令大人。
不如用来打通县令大人这层关系,以后办事更方便。而且县令大人说过,再有好东西就送来给其鉴赏。
县令这两天正琢磨这事,他已经在南阳县呆了两年多了,能不能调离或者上升,都在上峰一念之间,想让上峰提拔,只是平时的政绩不够,孝敬是必须的。
送礼是门学问,送的好,事半功倍,送的不好,不但事倍功半,并还有可能被一巴掌拍死。
思来想去,就只有那只比普通琉璃盏还要晶莹透亮的无色琉璃盏合适。
但,无色琉璃盏只有一只,又有些不合适。
没想到,一个叫向毅平的退役兵卒,居然又给他送来另一只,这下,成双成对,就非常合适了。
“你想要什么?”
向毅平恭敬说道,“求大人手谕,小民想要再买几只官窑陶器。”
做县令这么久,县令自诩还是能看透人心的,此刻,他看不透面前这个年轻人了,琉璃盏对于普通农家来说,不亚于传家之宝。
可眼前这个年轻人只想买官窑,官窑是精美,但哪能比得上琉璃?还是无色透亮的琉璃。
见县令大人沉思,向毅平抱拳鞠躬行礼道,“小民弟妹喜陶器,争执不下,小民斗胆再来求大人。”
县令看向向毅平。
微微垂眸的向毅平,显得恭敬又淡然,没有普通百姓见到他的惧怕。
“哈哈哈,好!”
县令笑了起来,“向公子对令弟令妹的爱护之心,令本官刮目相看,便再给向公子写一份手谕又如何?”
“多谢县令大人。”
向毅平抱拳道谢,“小民姓向名毅平,字喻之,大人可唤在下毅平或喻之,实担当不起公子之称。”
县令惊诧,“喻之读过书?”
“回大人。”
向毅平更加恭敬,“学生于九龄至束发之年在桐柏镇私塾就读,表字是从军前先生寄予的期望。”
喻,明白也。
先生期望他能看明白世上万物表象,不执着功名利禄,暗示他要懂得保全己身,平安归来。
他归来了,放弃五年拼杀即将到手的五品将军归来了,先生却已仙逝。
这声学生的自称,让县令意外又满意。
意外看起来正直淡然的向毅平居然打蛇随棍上。
满意向毅平的圆滑,圆滑之人肯定不会端着琉璃盏的功劳自傲,而且以后再遇到好物,也懂得好物该有的去处。
“好好好。”
县令满意的连声说好,“如此看来,先生对喻之定是满意之极。”
两刻钟后,向毅平拿着县令手谕离开,一直守在偏厅门外的长随,得县令大人叮嘱亲自送向毅平出门。
长随边走边偷瞟向毅平。
这个农家子第一次来,要不是露了琉璃盏一角,他是不会把人带到大人面前的。
大人得琉璃盏后,想送于上峰,苦于只有一只,美中不足。
他正想派人去后生家打听一下琉璃盏来于何处,没想到这农家子非常自觉的把另一只送了过来。
所求之事居然只是购买官窑的手谕。
向毅平目不斜视,到了县衙后门处,对长随躬身一礼,“这位大哥留步,小弟急需采买陶器回去安抚弟妹,下次再有机遇,定再来叨扰大人。”
“恭送向公子。”
长随不敢接向毅平这声称呼,带上尊称。
待向毅平离开,长随挥挥手,一人就不紧不慢的跟在向毅平身后了。
大人叫他暗中留意此人,他明白大人意思,就是觉得此人所求太简单。
不是大人以己度人,世道如此,哪有不贪之人?大人也贪,保持基本公正之外也贪。
不贪,融不进,不贪,走不远。
半个时辰后,那人回来汇报,向毅平确实买了官窑的陶器,不过又买了些粗粮,匆忙租借车行的马车出城去了。
长随回禀县令大人。
县令摆摆手,“就此罢了,免得生出嫌隙。”
今天见面,他对向毅平有些好感,圆滑但不市侩,知进退,解人意。攀上他的意图很明显,但不鞠躬卑微,结攀的借口和礼物甚得他心。
……
向毅平租借的马车直达村口。
他抱着与上次购买同样花纹同样数量的陶器匆忙跳下马车,往家中而去,惊到了村口几个妇人。
坐马车回来的呢!看来这向家老大并不像刘氏说的那样苛刻又寒酸。五年都没捎回军饷了,肯定存下不少,几百两没有,几十两应该有。
几个妇人对视一眼,默契转身回家。
赶快回家同自家的女儿好好说道说道,没有女儿的打算捎信给娘家人,寻摸合适的姑娘撮合给向毅平,瞎眼老娘怎么了?弱小的弟弟妹妹怎么了?有钱,啥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