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为了科研(1 / 2)

如果全面考量,除了由于物理原理限制导致的燃油效率方面存在差距外,经过改进后的涡喷14几乎可以与f404-400平起平坐。

技术层面上讲,这无疑是最先进的涡喷发动机!

看着眼前的数据,以及身旁显得依旧镇定自若的许宁,阎伟忠不由自主地转过了身,假装平静地离开了控制室。

他不想让泪水被众人看见。

十二年的光阴,如同白驹过隙。自1984年昆仑发动机项目启动以来,华夏航空工业踏上了这条满是未知与挑战的道路。

对这片土地而言,从零开始研制一款全新的航空发动机,意味着要学习无数新知识、填补技术上的空白。

这个项目的每一步都很是艰辛。

阎伟忠已经记不清这漫长的岁月里遇到了多少困难。

最初,当涡喷13的低压压气机与“斯贝”发动机的部分高压组件结合时,并不协调,导致发动机刚一运行就出现问题。

通过重新研发第四级压气机,他们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

然而,随着涡喷14的发展,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涡轮前温度过高,超过了现有材料的极限。

于是,团队首次尝试了主动气膜冷却技术来应对这个问题。

但缺乏经验使得进展缓慢,高压涡轮叶片频繁断裂成了阎伟忠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紧接着,还有油管泄漏、滑油供应中断以及加力燃烧室点火失败等问题接连发生。

如果将这段经历写成书,或许最贴切的名字就是《从零起步:发动机研发与制造之路》。整个过程中,每当克服一个障碍后,总会有更多问题等着他们去解决。

就像在无光之夜中摸索前行,不确定前方是否为正确的道路。

想到这里,阎伟忠轻叹一声,倚靠在走廊的墙上,右手轻轻抚摸着左肩上的疤痕——那是某次试验失败留下的印记。

那次事故差点夺去了他的左臂,至今仍影响着他日常的生活。

面对如此艰难的过程,很多人选择了放弃。阎伟忠理解他们的选择,毕竟,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坚持下去需要极大的勇气。

因此,在许宁加入攻关组之前,他也曾反复告诫对方,必须做好准备,因为这条路满是未知和黑暗。

显然,他低估了这个年轻人的能力。面对无尽的黑夜,年轻人毫不畏惧,因为他自己就是那道照亮前方的光芒。

现在,光明已经出现,前路也变得清晰可见。

在控制室内,许宁明白阎伟忠为何选择在这个庆祝时刻独自离开。

作为重生者,他知道阎伟忠在涡喷14发动机研发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

从01号原型机发生事故到提出一款性能接近f404的新研发,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

这背后既有系统的帮助,也有重生者带来的先知优势。

但没有阎伟忠团队十二年的不懈努力,就不会有今天的奇迹。

与沉浸在回忆中的阎伟忠和保持平静的许宁不同,控制室里的大多数人都处于兴奋之中。

对于606研究所的工程师们来说,这是他们职业生涯中首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过去,华夏最好的航空发动机是涡喷13,其技术水平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j79发动机,甚至略逊一筹。

而眼前的涡喷14不仅超越了j79,还在某些方面达到了80年代中期f404发动机的标准。

这意味着,在短短的时间内,华夏航空发动机技术实现了飞跃式的进步。

虽然说这种进步直接将两国差距缩小至十年以内可能有些过于乐观,毕竟f404只是漂亮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普通成果,并不代表最高水平;

而涡喷14则是华夏在这片尚未完全成熟的航空工业土地上培育出的一颗珍贵果实。

无论如何,这次的技术突破都是实实在在的成就。

华夏终于迎来了自己完全自主研发的航空发动机,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昆仑发动机不仅仅是一个型号那么简单。

如果所有测试都能顺利通过,它将以涡喷14为核心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从而推动整个国家航空动力产业的进步。

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投资不足和技术基础薄弱,即便得到了苏联的技术支持,我国在仿制过程中仍难以达到原版性能水平。

相比之下,飞机制造业却取得了显著成就:1956年成功组装了第一架歼-5战斗机;

两年后,1958年,自主研发的歼教-1教练机顺利完成首飞。

尽管因体制变化及410厂无法提供合格发动机等原因,歼教-1未能量产,但这一系列事件凸显了当时航空动力领域的落后状态。

长期以来“发动机拖累整机”成为了制约航空工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了巨大压力。

然而这一次,情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八三工程项目本身定位为二代机标准,经过优化后达到了接近三代机的水平;

而配套的涡喷14发动机性能堪比国际上知名的f404发动机,不仅没有

最新小说: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综英美]今天也在当大家长 闻冬 Doki猎人心跳攻略指南,但玩家只想变强 弧光微芒 偏执反派的小美人鱼 惠有个小姨 同时穿越,我制霸了诸天万界 纵横诸天从绣春刀开始 我见诸君皆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