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清 > 历史军事 > 长平长平 > 第78章 许历

第78章 许历(1 / 2)

为了避开秦军的巡哨,赵括走得十分辛苦。山谷中遮蔽了月光和星光,更显得黑暗,好在潺潺的流水声在前面指引着他们,令他们不致迷路。逆着水流向高山上攀登,既费体力,速度又慢,河道路滑,前几天下的雪,山上积雪也还没有化尽,不时有人摔倒,甚至滑下山去,带倒了一片人。

赵括不时停下来,观察队伍的动态,并回望山下的武安。那里已经简化成几堆火光,在茫茫的黑夜中顽强地闪着亮。顶东头那堆呈“丁”字形的,是赵军的营地,往西一点,星星点点的,是秦军的营栅。秦人占据了武安最富庶的一块宝地,几乎全军都住进了邑里,而赵军则只能占据武安山谷一角,那里的乡邑不够多,不足以承载全部赵军,赵军只有后军一小部分和各军高级军官有自己的房舍。赵军在自己本土作战,宿营条件却还比不上客场作战的秦军:他们中大部分只能露宿,点起篝火取暖。所在地所产的粮食也不够吃,好在离邯郸近,可以就近运粮。这二十来天,时而狂风怒号,时而雨雪交加,前几天还下了一场大雪,把整个武安都覆盖成一片白色。赵营中不时有人病倒,瘟疫也在小规模流行。但这一切都没有改变赵军的动向:坚壁不战。

赵奢一直没有解释自己这么决定的原因。赵括很长时间后才好像明白了,赵奢这么做并非是在“牵制”阏与的秦军,赵奢作战指导思想的基础就没有放在阏与上,而是要把这支秦军封锁在武安,不让他们去祸害邯郸。想通了这一节,赵括办起事来就主动多了。他经常出现在士兵中间,积极张罗着让士兵家属给送寒衣;对那些家境穷困的士兵,他积极联系乡里,请长老们商量着匀出一件寒衣来给士兵们穿上。而他本人,则只到士兵们都穿上寒衣了,才给自己加上一件绨袍。——这时,家境富裕的子弟都穿上的皮裘!

自从赵括主动办事后,赵奢就没有再骂他。由于没有了行军,每天也不用他捏脚。只有时和他空谈一番兵法。赵括在这支赵军中的地位十分特殊,大家都知道他没有任何职位,所以下到营地里和士兵们交谈、饮食,甚至烤火,“穷得”只穿一件绨袍,也没人在意;主持起大的事情来,他几乎就是赵奢的代言人,多高的军官也都听他指挥,仿佛他就是赵奢的副手,大家也觉得正常。这种“上下通吃”的状态,让初入军营,年方弱冠的赵括,在二十来天内脱胎换骨。

走了半夜,天渐渐亮了。赵括赶到前军,协助偏将找到合适的地方打尖休息。各营开始清点自己的兵员——夜间行军,谁都摔倒过,队列早就混乱了,只有停下来休息,才能把队伍整理好。回望武安,笼罩在一片雾霭中,反而不如夜间那么清晰了。四周千山万壑,覆盖着厚厚的积雪。自己这群人踩出的蜿蜒的小道,在积雪中显得格外醒目,指示着自己的来处。

只休息了一个时辰,偏将带着已经集齐了队伍的四个营出发了,剩下的还在等待自己失散的部队。

过了一刻,赵括让一名千人将率领第二批两个营出发,剩下的四个营全都留下来,等待收容掉队的士兵。

陆续有人返回,这次回来的多少带着伤,赵括撕下自己的衣角,为他们裹伤。其他人见赵括这么做,也有样学样,为同伴裹好伤。到了时间,赵括起身整队。大约二百来人还没有回来,大概永远回不来了。

赵括将受了伤的几十人专门编成一队,由自己亲自率领,坠在全军的最后,相互扶持、鼓励着拼命往前。沿途还负责收容从前面掉队的士兵。虽然经过一夜行军的淘汰,还是有不少人跟不上山路急行军的步伐,甚至有的累得躺倒,奄奄一息;有的掉下深渊,尸骨无存……赵括的收容队伍在急剧扩大。

正午时分,前军再次停下打尖。赵括带着收容起来的队伍赶到时,已经晚了近一个时辰,前军已经准备出发了。赵括留下一名五百人将和五名百人将,让他们专门负责收容伤病的士兵。这些军官其实也有些跟不上队伍,得到这么个差事,迅速地答应下来。各营中伤病的士兵都被留下来,进入收容营中。剩下的人被要求加速前进。

有了后军收容队的保障,赵括决定大胆地全速前进。以前是行军两个时辰休息一个时辰,现在改为行军两个半时辰才休息一个时辰;休息后,不等全营集齐,到时间就出发。

这样经过两天一夜的急行军,赵括的部队终于赶到阏与谷口。这时,他只剩下不足四千人。而那支收容队已经快与赵奢的部队会师了。

赵人当然知道武安到阏与的道路有几条,咽喉在哪里,他们就在南北洺水源头的后面安下营栅,静待秦军。放出哨兵和巡哨后,赵括命大家就地休息。营地里燃起篝火,赵军连续两天两夜都没有睡觉,身上才一暖和,就沉沉睡去。

赵奢带出来一万人。部队人数多,带的东西就多,速度也就要慢。赵奢很有经验,一开始就安排了收容的力量,自己则一直跟着后军:前面一般不会有什么大事,要是有事,一定都从后面来!或者秦军追过来,或者秦军跑掉

最新小说: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我在租界做巡捕 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晋庭汉裔 开局要禅位,朕后悔了 开局领媳妇,苦日子从螃蟹龙虾开始 腹黑女帝的第一宠臣 亚历山大四世 大明:不装了,我是你爷爷朱元璋 我的岳父是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