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
想为家族做些事,也是人之常情。
可他是皇帝,不能不考虑其他因素。
这时,景顺帝开始四处张望。
又想找个借口离开。
却刚好看到一旁伺候的女史,正瑟瑟发抖的无处可藏。
她几乎全程都听到了母子俩的对话。
这事牵扯太多,心中害怕极了。
这女史不是别人,正是贾家的大姑娘贾元春。
她是老太妃身边伺候的贴身女史。
景顺帝自然认识。
看到她同时,景顺帝瞬间就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若是顺利,既可以堵了甄家的嘴。
还能分化四王八公这些勋贵。
顺带着,安抚王子腾等边地重臣。
以及一应投靠的,史家兄弟,
林如海,李守中,贾雨村。
简直是一石十几鸟!
噢,还有个冯渊。
文武双全的年轻五品,也勉强能入皇帝的眼了。
想到这里,景顺帝就和老太妃摆明。
甄家就不用想了。
不过,可以加封元春为妃。
若有子嗣也算给甄家一条活路。
如此既全了太妃让自己开支散叶的想法,又有太妃的心腹到了皇帝身边。
还不用囿于甄家的女人。
老太妃闻言,就明白这个皇帝的态度。
很明显不想放过甄家。
哪怕一丝机会也不想给!
那就只能寄希望于皇帝的承诺,和元春的庇护。
皇帝的承诺不好说,但元春的庇护必须得!
于是当天开始,老太妃不断对元春进行了敲打。
就差把甄家的安危刻在她脑门上了。
搞得元春压力极大,几度崩溃大哭。
月余后,老太妃也收到甄家回信。
信中甄应嘉先感谢了老太妃为甄家费心费力。
又表示相信老太妃的选择。
毕竟,相比之前。
也算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哪怕只有一根稻草,甄应嘉也不得不抓紧了!
于是,在景顺帝又见过老太妃之后。
就让夏秉忠去传口谕,顺便敲打一下贾府。
这才有了后面的事。
此时,太极宫的临敬殿中。
景顺帝和夏秉忠正在问话。
临敬殿正是皇帝读书藏书的地方,算是难得的私人空间。
当然,这个时代还没有御书房的说法。
景顺帝在这里召见贾政,说了很多敲打之言。
眼见贾政战战兢兢,他心中已经开始畅享着。
宁荣两府归到他的麾下,四王八公联盟随即瓦解。
可惜的是。
以贾政的政治觉悟,大部分都没听懂。
战战兢兢听完景顺帝云山雾罩的讲话。
他只听懂了这次恩典,是老太妃的意思。
至于其他,真的为难他了。
离开这里,贾政就忙不迭的又去东宫。
说是找太上皇谢恩。
同时还让贾母带命妇,去面见皇太后和老太妃谢恩。
“你去他家没有敲打吗?”
景顺帝觉得自己的计划堪称完美,为什么没达到效果呢?
他把夏秉忠叫来,想要复盘这件事。
“圣上,这可冤枉死老奴了!”
夏秉忠连忙跪伏在地,口中抱屈道:
“我到了贾家,直接骑马进了正厅不说,传完口谕,我一句话都没说,一口茶也没喝,直接骑马就回了宫里。”
景顺帝皱眉,口中喃喃道:
“莫非是谁走漏了风声?”
夏秉忠一脸委屈的抬头,道:
“他们托人四处打探,宫中的人只字未曾透露过啊!”
说到此,夏秉忠脸上忽地显出些许犹豫。
想起冯一博还来问过。
不过他自然不会这么说,而是有些迟疑道:
“圣上,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景顺帝正在气头上,不耐的吐出一个字:
“说!”
“宁荣二府沉沦已久,而且这两代,除了宁府的贾敬,再没一个能挑起大梁的。”
提到贾府,夏秉忠侃侃而谈,竟似对其如数家珍。
“可贾敬当年和……”
提起“当年”两个字,他自觉有些失言,
虽然这事当今圣上不介意,但毕竟是宫中禁止提起的。
可此时,却只能硬着头皮继续道:
“和那事牵扯之后,连府都未曾回过了,看这意思是要画地为牢,自圈玄真观了。”
迅速说完这些,夏秉忠才说出自己的推测,道:
“所以老奴猜测……”
说到此他顿了顿,才恨恨的道:
“会不会是剩下的废物,根本没懂那是敲打?”
似乎觉得自己说的有些过头,又快速补充道:
“又或是被隆恩冲昏了头脑,也未可知。”
夏秉忠说完赶紧低下头,整个人跪伏在地。
候补这句马屁拍的毫无意义,景顺帝直接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