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清 > 历史军事 > 大明工业革命,从受封秦王开始! > 第146章 赋税合一,蒸汽机器(求订阅!)

第146章 赋税合一,蒸汽机器(求订阅!)(1 / 3)

“殿下,宋家作孽多端,落得如今下场,也算自食其果。

但您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个大麻烦!”

李俨感觉头疼无比:

“咱们人手本来就少,您弄来这么多田产,这可如何管理啊?!”

宋家的土地不如陈家多,但在蓝田县也有近五万亩田地。

租他们家地的佃户,大约有八千多户。

“这点小事,怎还能难得住李兄!”

朱樉笑道:

“左右不过一万户人口,便是全部迁到矿山中劳作,我府上也能够吃得下。”

工业化初期的矿山、工坊,全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尤其是朱樉持续不断高投资、高积累。

关中的钢铁、煤炭产量,一直呈现指数级增长。

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钢铁厂投产,也有新的矿山被开发。

他们不缺钱,也不缺各类开采设备和工具,但是缺人。

缺各类熟练工和劳力。

一个日产煤炭千吨左右的小矿,就需要上千名各类工人来维持。

一万户对关中的工业体系,甚至是杯水车薪。

秦王府如今不得不派人到大明各处招工。

“那收上来的几万亩田产该如何处理?”

“总不能直接荒废,若是被陛下知晓,恐怕又要被责罚。”

私自荒废田亩,在封建王朝是不能接受的。

历朝历代甚至会专门立法。

田地荒废,当地的官吏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或是贬官,或是罢职。

“田肯定是要种的。”

朱樉理所当然说道:

“不过还是要参考我们农垦营的法子来种。”

传统小门小户、男耕女织的土地经营方式。

在工业化之后,将会越来越水土不服。

各家种各家的几亩田,意味着他们既没有财力购买化肥增产。

也没有使用机械来提高种植效率。

这些还都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其实是水利问题。

华夏的农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项水利工程。

秦开郑国渠,收获百万亩良田,才能供养起百万大军,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李冰治水,建造都江堰后,成都平原才成为一片天府之国。

华夏大地本是一片蛮荒之地,全赖历代先民,靠着血汗,一点一滴才建设成为一片乐土,养活十几亿人口。

没有组织起来的农户,没有办法建设各种大型、小型的水利工程。

除非将他们组织起来,但这对行政能力的要求,又远远超出朱樉目前的能力。

因此,朱樉打算直接放弃分地政策。

而是将这几万亩的土地,全部按照大型农场来经营。

蓝田县本身并不算是一片大平原。

它北邻骊山,南接秦岭,西全县境内百分之八十是各种山地、丘陵。

但是,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土地里。

有一半的土地,是河谷冲击阶地,全都是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的高产农田。

这一部分土地大约有十万亩。

宋家的五万亩土地,也都在这片河谷冲击阶地上。

正适合运用农场方式来经营。

得益于各类农业机器的运用。

一座拥有千亩农田的农场。

即使是播种、收割等农忙时间,也只要二三十个农场工人就能够干完。

至于作物生长的时间里,甚至都不需要这些人。

人员的减少,也让农业的收益变得更大。

水利问题的解决,也同样将是由农场内部来解决。

秦王府会进行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

从大型水渠到农田间的小型沟渠,则是农场出资完成。

“这岂不是比我们的农垦营还要激进许多?”

李俨并不是不学无术之辈,他能够从最底层一步步爬上来,就证明他确实明白怎么做事,也能够做事。

“这完全是将农桑之事,当成一门生意来做了?!”

农垦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做过,只是名头不同。

农垦、屯田的目的,除了是获取粮食之外,很大的意图是让民众安定下来,以防产生流民。

还有繁衍生息,增长人口的意图。

而朱樉的想法,直接放弃了其他种种。

单纯只是为了粮食来种田。

“有何不妥之处?”

“殿下,农事乃国本。”

“其他的且不说,赋税该当如何?”

“劳役应当如何派遣?”

“这些问题,请恕我无法自己决定。”

李俨也有自己的难处,他到底是朝廷任命的陕西参政,并不是秦王府属官。

很多事情还是要考虑朝廷方面的影响。

这其中在李俨看来,影响最大的就是税赋问题。

明初的税赋制度并不复杂。

每年夏秋两季征收粮食实物,称为“本色”。

不种粮食,种其他作物的,或者是直接交钱的,则要按照比例折算成粮食。

称为“折色”。

最新小说: 大周皇太子 大秦:开局策反秦始皇 吾乃皇太子 昏君当道 废储后,我戍边无敌,杀回来你哭啥 极品皇帝爷 风流昏君 医道皇途 大明工业革命,从受封秦王开始! 天才小侯爷